中国江苏网讯 “银城东苑社区和城管中心请务必做好防汛应急准备。”7月31日,南京市气象台发布8月2日雷暴黄色预警,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的防汛工作群里,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明勇第一时间提出工作要求。一分钟后,银城东苑社区书记张燕和城管中心副主任冯学斌相继在群里回复:“所有预案和人员均已到位!”
2016年,银城东苑被大水泡了整整一周,成为全国焦点。汛期之后,南京立即启动全市23个积淹水片区综合整治。经过为期两年的系统改造,在水务部门和街道的联合治理下,曾经十年九涝的银城东苑片区,已经平安度过了两个梅雨季。
小雨小淹,大雨“开船”
时间的指针拨回3年前的7月,持续多日的强降雨,让银城东苑变成一片泽国。这个2003年建成的小区,本是城东片区早期商品房的代表,但连年“看海”,却让它成为南京积淹水片区的典型。
“银城东苑片区地势低洼,过去本来就是紫金山的泄洪区。”玄武区水务局副调研员李健介绍,随着城市化加速,原来的沼泽地变成了居民区,最窄处仅10多米宽的友谊河成为紫金山南麓唯一的行洪河道。汛期一旦遭遇强降雨,下游外秦淮河水位抬高,友谊河形成上泄下顶之势,河水无法顺利外排,这也是过去河道两岸十年九淹的根本原因。
银城东苑成为城东积淹水的重灾区,还有配套设施老化的原因。“小区环境很好,但是地下的管网常年疏于养护,最后全部淤塞。”孝陵卫街道城建城管中心副主任冯学斌介绍说,2011年汛期,因为排水不畅,雨水倒灌进地下车库形成超过一米的积水,100多辆汽车被泡在水中,损失惨重。2016年的大雨,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车库保住了,但小区周边依然积水严重,导致大批居民被围困。“那几年的夏天,只要一听到打雷,整个人都提心吊胆,就怕小区又被淹了!”2006年住进银城东苑的罗元园说。
不止是居民,整个汛期,防汛应急就是孝陵卫的“一号工程”,“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气预报。”朱明勇的手机上,跟防汛相关的群有五六个,从5月到10月,这根弦一点不敢松。
上游扩容量,下游增排放
银城东苑的积淹水难题,必须破解。2016年汛期之后,根据南京市统筹安排,银城东苑片区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启动积淹水综合整治工程。
在上游,汛期前统一将紫金山上的水库腾空,增加蓄水量;在下游,新建了排放能力达到50立方米/秒的石杨路泵站;在河道,将此前上宽下窄的友谊河统一改为垂直坡,提升行洪能力;在地下,0.6米直径的管道增大到1.8米;路面上,水泥雨水篦换成透水性更高的铸铁雨水篦……“解决银城东苑的积淹水问题,必须用系统化的思维。”全程亲历整治工程的玄武区水务局主任科员李安国说,在友谊河河道内,水位遥感探头实时连接南京市水务设施管理系统,水位一旦超过8.5米,下游泵站立即开始强排。
随着石杨路泵站建成,整个工程在2018年汛期来临之前顺利结束,效果立竿见影。去年7月5日,当天短时间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友谊河水位已达到9米(吴淞高程),一旦突破9.5米的警戒水位,河水就会倒灌,形成内涝。石杨路泵站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迅速关闭闸门,打开6台水泵中的4台,将友谊河水强排至外秦淮河。半小时后,水位降至8米,银城东苑片区转危为安。“经过系统整治,只要不遭遇极端天气,银城东苑片区应该不用再担心‘看海’了。”李健说。
两年没内涝,防范不敢松
张燕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2016年银城东苑被淹的那个夜晚。凌晨3点,接到汛情的她火急火燎从家里赶往社区,却被积水挡在小区外,深夜出来挪车的居民个个说她“不要命”。
尽管积淹水整治工程完成后,银城东苑已经安全度过两个梅雨季,但3年前的经历,让张燕一点不敢大意。梅雨季节来临前,她已经联合物业公司的保安进行过几轮防汛抢险演练,定人定岗,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每当天气预报有强降雨,近百名物业工作人员必须住进宿舍,原地待命。小区车库里,泵站已经始终处于自动档位,沙包就堆在墙角,一旦发生倒灌,可以第一时间配合特制的铁栅栏进行抢险。“虽然两年没淹了,但是应急预案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张燕说。
去年,银城东苑成为南京第一批国际社区,小区能否安全度过汛期,代表着城市形象。每年汛期前,河道养护所要请专业公司,对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清疏,确保畅通。孝陵卫街道城管对路面雨水篦子定期巡查清理,一旦强降雨导致路面积水严重,将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打开窨井盖助排。网格员也将日常走访中发现的隐患,及时上传至街道。“这两年降水量跟2016年比要小不少。”过去每年夏天都盯着友谊河水位的朱明勇,依然很谨慎,“我们不能认为积淹水整治结束就一劳永逸了,该到位的预案、物资、人员必须不折不扣到位。”
积淹水片区整治的效果,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在银城东苑住了近10年的范伟感受很深:“这项民心工程,把我们的‘安全感’找回来了!”
记者 盛文虎 本报通讯员 严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