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5G时代什么样?一起透过“5G商用种子”看未来

时间:2019-08-15

中国江苏网讯 5G技术将带来怎样多姿多彩的应用?8月15日,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苏分赛决赛上,38个项目从不同方面描绘5G场景,其中一些项目已开展实际应用或试运行。

第二届“绽放杯”大赛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20(5G)推进组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办。赛事主题是“未来已来,5G赋能数字化浪潮”,办赛主旨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挖掘并孵化5G特色应用。可以说,这是一个激发各行各业把握5G机遇,培育“5G商用种子”的大赛。

今年2月,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南京市江宁区政府、江苏省通信学会、南京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绽放杯”大赛江苏分赛。5个月内,高校、电信运营商及其他多个行业的企业积极参赛,一共报送220个项目。

在进入决赛的38个项目中,交汇点记者看到多个“5G+交通”应用。中兴通讯的“5G智慧交通路侧感知系统”,具备精准定位交通拥堵源头、视频全自动全程监控重点目标、预判车辆出行规律及轨迹等功能。项目团队认为,车联网处于政策引导期,预计2021年左右形成市场,但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会先期起步,应抓住未来3年大规模建设5G基站的契机,通过云平台、通信网络、路侧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夺得提供5G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综合服务的市场先机。

5G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将带来什么?由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江苏铁塔、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交通控股等借助5G网络,将五峰山“未来高速”项目打造成国内第一个高速公路车路协同测试基地和示范应用基地。五峰山“未来高速”示范工程,随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在高速及服务区建设车路协同、无感支付、智慧能源、智能运维等智能化系统。预防性养护、雾区行驶诱导、匝道分合流诱导警示、货车编队诱导等一系列应用,将从车、路、环境等多要素共同着手,提升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

南京公安研究院的“道路交通巡逻执法系统”,在智能警车、警用摩托、无人机上搭载5G传输技术,结合语音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全天候对车辆进行监管,弥补固定监控设备的空白点。一旦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发生,戴着智能警用头盔、配备移动查缉装置的巡警奔赴现场,通过5G传输现场画面,便于后方精准指挥与研判。该系统已在南京江北新区交警大队使用,预计明年底在苏皖10个市的交警大队投入使用。

5G将助力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在江苏省内一家新建大型服装厂,江苏联通正同步建设一个基于5G的智能制衣整体解决方案。生产设备上的所有数据,传输到边缘计算平台进行分析,实现对工厂智能化、透明化的管理。该项目初期在一个车间试运行,将连接缝纫机、裁床、吊臂等3000多个工业设备。江苏电信打造的一个智慧园区项目,已在位于昆山的企业“三一重工”应用,以5G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系统,让员工在手机上参加视频会议,毫无卡顿。下一步,这个项目要向工业生产线拓展。

5G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展现低成本、高安全性的特点。在华润燃气南京区域的一个天然气场站,由联通(江苏)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华润燃气润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眸视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天然气场站5G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前期测试,已学会跑、看。机器人现场巡检、采集数据,并通过5G网络将数据传送至智慧调度平台,调度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发出指令,再通过5G网络让机器人执行。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基于深度学习的机械手臂,还能进行应急处理。华润燃气工作人员刘震介绍,公司在全国有1994座场站,每年人力成本支出超过4.5亿元。机器人除了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提高巡检质量、场站安全性。下一步,产学研各方将建设智慧化无人值守场站。5G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石油、电力等行业,也有极大的应用需求。

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与苏州市水务局合作,开展基于5G大容量、低延时特性的无人机河道巡检。无人机远程遥控可靠,视频传输连续稳定,使得巡检人员在办公室即可检查河道。项目团队成员邹寅伟说:“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联合无人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合作伙伴,形成完整生态,为用户提供服务。”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苏宁小店,部署了5G网络,应用边缘计算技术,支撑新零售爆炸式发展所面临的海量门店管理和配送需求;“基于虚拟现实的牙齿正畸智能辅助系统”,以5G技术确保传输模型的精度和高保真度,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直观展示正畸全过程;“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的智能眼镜,在现场作业过程中捕捉第一视角信息,方便专家远程指导前方工作人员。

现场观赛的江苏移动5G业务相关负责人郑康说,5G网络建设正有序推进,今年江苏移动将实现南京、苏州的主城区,无锡核心城区5G网络覆盖,但如何用好这张5G大网,需要各行各业集思广益、发力创新。“我今天看到的应用,比第一届比赛丰富很多,而且明显出现从概念到落地的变化。今年,评委们很关注项目是否落地,估计明年就要问项目‘有多少用户了’。”

本届5G应用征集大赛,的确十分关注5G应用的场景需求、业务形态、商业模式。交汇点记者发现,每个参赛项目路演时都要讲述“市场分析与产业效应”。对此,全国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朱禹涛表示:“5G项目不能挂个5G概念,而要真正用5G去解决问题,让技术与需求对接。同时,项目要有业务模式,还要有商业模式,不能靠别人给钱来支撑。”

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文

  • 上一篇:连云港水利战线广大职工终于喘了口气 他们在防洪一线坚守了六天五夜
  • 下一篇:公安部A级逃犯秦大伟被太仓警方抓获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