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云锦织造研习班上学员感受工匠精神

时间:2019-09-01

今年8月中旬,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了一次“溯源实践畅想”云锦织造研习班。来自南京、上海等地的10名云锦爱好者幸运入选。通过4天的研习,学员不仅系统了解了云锦的历史、织造技术,还对南京云锦未来发展提出了畅想。这一创新做法对助力南京云锦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大胆尝试。

本次研习班以南京云锦的历史为背景、南京云锦的织造流程为主线,通过“微讲座”、“文化行走”、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南京云锦工艺的纹样设计、意匠设计、挑花结本、上机织造等主要环节展开全面教学。上机实践成为一大亮点,学员在感知南京云锦文化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了传统工匠精神,感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研习班的第三天,学习了小团龙纹样设计后,学员在杨玉柱大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绘制意匠图。意匠图绘制是云锦织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将设计好的纹样通过计算排列在意匠稿上。接下来的挑花结本更具有挑战性。挑花结本又称通经断纬,是将云锦纹样在锦面上体现出来的关键工序。

学员们亲自操作,按照意匠图对应木机上的标尺,用挑花钩子钩起明线和脚子线,以绳结记事的古老方式编织纹样的位置与色彩。虽然工序复杂繁琐,但大家还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

最后一天,学员们在大师们的带领下走近大花楼提花木织机。大师与学员一同登上织机,手把手指导学员学习织机的运用。

4天的短暂学习,10名学员像回到课堂的小学生,如饥似渴,认真请教每一个细节。没有一人迟到早退。学员姜晓彤说,这次研习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文化行走,此前,她对南京城、对云锦历史的了解浮于表面,没有感受到这座古都的文化内涵。这次走访了明清民间丝织业遗址——绒庄街、绫庄巷、踹布坊,加上陈奕通老师的精彩讲解,在平淡无奇的大街小巷看到了历史的遗存,深深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

学员彭园园感叹,这次学习最大收获就是实践出真知。对“通经通纬和通经断纬,断纬和回纬,经锦和纬锦,云锦和缂丝通经断纬的不同”有了操作上的理解和认识;将完成的图案与配色转化到意匠纸上,外表看起来像十字绣的格子,其实是织造的代码编译语言,要给古人的奇思妙想点赞。学员吴毅芳表示,虽然有过心理准备,知道云锦的每一项技艺都不容易,但还是被云锦环环相扣的复杂工艺、技法和华美质感所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想把中华传统美学作为后半生事业的决心。

最打动学员的是老师们对南京云锦的坚守。周双喜大师学习云锦四十多年,从未间断;杨玉柱大师对学员循循善诱,很有耐心;葛老师挑花又快又好,学员称赞她,她却谦虚地说这种手艺活做着做着就贯通了。其实,成绩背后离不开几十年的坚持。

令两位南京云锦传承人欣慰的是,4天里,10名学员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他们中有的是高校老师,有的是单位主管,还有服装行业设计师,但是都非常谦虚好学。杨玉柱说,虽然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大家愿意来学习,愿意来了解云锦,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也给南京云锦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多希望!

  • 上一篇:浦口区城管局推动城乡环境优化升级
  • 下一篇:浦口讲解员讲讲浦口哪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