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常州天宁时代广场顶楼远眺,常州东北部的未来智慧城尽收眼底:大明路跨沪蓉高速大桥成功合龙,“五横五纵”路网体系建设如火如荼;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等蓬勃发展;主题特色园区热闹非凡……
常州市天宁区委书记宋建伟表示,围绕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先行区,天宁调结构、强产业,聚焦融合发展,以“四新经济”为引擎,抓牢重大项目、建好空间载体,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现代都市经济示范区。
从当年水网密布、农田覆盖的“常州北大荒”,到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巨头云集的产业新城,天宁区委常委、天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曹志伟表示,天宁经济开发区正以全新的姿态规划区域发展,聚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将“城区经济新高地、城市发展新空间、产城融合新样板”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集聚高端要素,承载“双示范”重任
作为常州主城区的天宁,空间资源匮乏,发展遇到瓶颈。2016年,天宁抢抓区划调整机遇,将东扩融合开发区建设作为天宁的“一号工程”来抓,总面积包括青龙街道、雕庄街道、东青片区3个板块共50平方公里。其中,东扩核心区域——未来智慧城,被赋予产城融合、都市经济“双示范”的重任。“只有将空间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城市全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曹志伟介绍,在编制建设规划之初,天宁就明确要高层次集聚高端要素,更好地实现区域产业协同。
向高度要空间,打造垂直开发区。中国城市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编制天宁经开区战略空间发展、多规合一等规划,构建“一网两核多片区”的整体架构,即生态绿网,行政商务智核和东青居住核,工业互联、检验检测、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主的产业片区;构建“三横五纵”路网体系,总长38.96公里;新建载体对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一线城市开发区,容积率要求不低于2.0,为今后总部类、科研类、轻量智能制造类、文创类、互联网+新经济类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传统产业腾笼换鸟,资源高效利用。针对闲置的老厂房、旧街区,天宁经开区分类制定产业规划和招商计划,累计收购30余家企业载体,共计60万平方米。利用康贝载体打造“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园、泰勒斯达厂房打造AI机器人项目,租用大娘水饺载体打造创业中心孵化器、曼淇威载体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安置企业300余家。其中,黑牡丹集团从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向集群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科技产业园区转变,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吸引集聚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构建检验检测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打造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先行示范和战略高地。
汇聚特色园区,集聚新兴产业
聚焦“四新经济”,连续引进爱回收、航天云网等多个走在行业前沿的重大项目,培育特色园区,是天宁经开区走出的“先手棋”。
走进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回收平台——爱回收的生产车间,亚洲首条自动化检测生产线上,二手手机正有序进行全自动化检测,每天输出1.2万部手机质检报告。“爱回收”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前5个月,“爱回收”常州运营中心营收近8亿元。
一街之隔的航天云网江苏公司,4000余家企业先后上云,首创政企联合、一横多纵和“五星上云”模式,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攀升,提高了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为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航天云网江苏公司还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差异化上云路径,中小企业给予“汉堡包”,大企业则给予“中餐”。
以园为载体,集聚新兴产业。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全球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三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瑞士SGS、英国天祥相继入驻,累计签约入驻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87家,实现纳税销售41亿元,创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智能交通产业园,“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试点工程项目获交通运输部在全国推广,申请筹建“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国家认监委批准;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园上半年引进企业30余家;文化体育产业园成功招引热爱营销、艺秀艺术等文体总部产业。
截至目前,天宁经济开发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库统计重点项目达47个,同比增长30.56%,其中佑风微电子、华集智能照明、镁伽机器人等8个项目顺利竣工并投产运营。
“三生”融合,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
秋日的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武城村党总支书记江小明喜滋滋地透露,通过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村里将增收20万元,吸纳就业300多人。
村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和平二路、丁塘港路基本建成,“五横五纵”道路年内将全线贯通;西河水利枢纽、张家沟闸站已建成投用;丁塘港3座桥梁相继建设完成;东园、东湖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新增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齐头并进。曹志伟表示 ,未来智慧城要打造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产业新城,既有“魅力”又有“活力”的品质新城,既有“颜值”又有“价值”的宜居新城。
生态建设是未来智慧城的重头戏。一湖、一园、一河是这里的核心绿肺。一湖指的是东湖,这个人工开凿湖泊犹如未来智慧城的“城市之眼”,景观湖水面面积约5万平方米;一园为东园,围绕西河、和平河现有河道打造成公园,设有桃岸晴霞、荷亭听雨、清溪梅雪等景观;一河为丁塘港,主要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河道两侧的景观绿化、生态驳岸及公共配套设施等。
产城融合,制度保障。天宁出台《关于江苏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区街分设,托管东青片区,更加聚焦聚力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责权清晰、分工明确、管理顺畅。深化“放管服”改革,化身“店小二”,建立为民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一窗办理、首接负责制,变“单一窗口”为“全科窗口”,从“一专多能”到“全科全能”,实现“办事不出区”。
蹄疾步稳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天宁经开区距离“产城融合争示范”的目标定位越来越近。
记者 万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