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年轻人频跳槽背后的N个为什么

时间:2019-09-20

六年跳了五家单位,90后IT男徐梦海最近又收到了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面试邀约。“我该不该请假去呢?”他把自己的纠结发在了部分可见朋友圈。最近,一项“不同年龄段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调查显示:70后第一份工作时间4年,80后3年半,到了90后只有两年不到,95后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离职。年轻人频频跳槽的背后,折射了怎样的社会变迁、价值取向和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知?

  互联网行业 成频繁跳槽高发地

互联网作为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行业,成为年轻人跳槽的高发地。《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平均在职时长仅为1.47年,互联网从业者未满一年的跳槽率高达33.3%。

从网易、美团到字节跳动,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葵两年已换了三个东家。第一次跳槽是在入职一年半后,第二次跳槽却只用了半年。她也曾有过“这样频繁走人是不是不够忠诚”的顾虑,但她很快发现,互联网行业30岁就会面临“职场危机”,35岁就摸到了招聘“天花板”,不趁着年轻,追着热点做,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到了中年就会被淘汰,谁也救不了谁。

有人像刘葵一样,借跳槽涨薪,25岁年薪就涨到了30万;也有人在频繁的跳槽中,为自己赢得了更广阔的职业舞台。

一家外资公司从500强企业“挖”来一个大数据人才,没过几个月,就又被另一家民营企业“撬”走了!85后张强就是这一职场变动的当事人。深耕大数据多年,张强技术分析能力强,在IT行业算得上是“大哥”,但一句“做技术的”就把他的职场定性了。这一次跳槽,打动他的不光是对方承诺的股份,更因为给了他事业发展一个更大的平台——公司让他负责整个大数据平台架构。张强说,这是对他技术最大的尊重和认同。

即使对手里那份工作做得很满意,互联网人仍习惯在领英、脉脉等职业社交网站上传自己的履历,保持随时更新的状态,因为那会带给他们工作更多的可能性。

在一家网站游戏开发部工作的90后庄明坦言:“我的计划是三年升主管,如果现在的公司没机会,而猎头平台正好有这个职位,可能我就跳走了。如果不走,借此了解市场行情,知道哪些技能比较吃香,也不吃亏。”

记者尝试着进入庄明口中的“领英”,在进行了姓名、公司、职位的注册后,页面很快打开。同一个单位、相关行业……凡是有可能关联的资源,都被作为“职场人脉”推荐出来,一目了然。文中开头提到的“收到另一家大公司的面试邀约,该不该去”的问题,领英专栏作家叶肖恩给出的建议是:面试的价值远不在于拿下offer,去看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上下游合作伙伴在做什么,无疑面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树挪死,人挪活”。这届年轻人在年轻、活力的互联网行业努力工作着,又随时等待着一份更令他们满意、更符合他们理想、更体现他们价值的新工作。

择业观转变,“稳定”不如“乐意”

相较于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父母,对这届年轻人而言,“金钱不是万能的”,乐意才是最重要的。

海门年薪15万的稳定工作,和北京月入8500元的打工者,90后研究生毕业的王宇选择了后者。

“老家太安逸了,我的生活可能永远就是这个状态,看不到更多的世界,连听一场音乐会都很难。我想趁着还年轻,去外面闯一闯!”

2015年,南师大新传院本硕连读的王宇毕业,父母一句“房子给你买好了,车也有了,你回来什么都有了”,让她的坐标又折回老家海门。早上8点半去食堂吃早饭,散步去上班,11点半吃完午饭午休到2点,工作3小时后按时下班。工作清闲,生活舒适,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忍耐”了三年半,王宇没有告诉父母就辞了工作,毅然去了北京。

即便只是租了一间11平方米的小房子,每个月也要花掉她3200元租金,8000多的月薪在大城市太不禁花,但王宇每天挤着地铁上班,感受到了自己两眼冒光的兴奋:“天呐,这么多年轻人……”她不确定这样的选择对不对,但并不后悔,“在老家,我一眼就看到了自己60岁的样子;但在北京,我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我享受这种面对未知世界的感觉。”

有的人从小城市去了大城市,也有人从大城市搬回了小县城,为的都是两个字——乐意!

半年前,在上海一家合资企业工作了3年的林琳把老板给炒了!“太挑剔,你似乎永远在犯错,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干活,我这辈子也没出头之日!”恰巧,县城老家一家培训机构招人,正宗英语专业毕业的她权衡再三报了名。小城有父母,她能过很好的家庭生活;收入也不低,每个月一万出点头;况且海边小城风景也很好……现在,林琳英语补习老师的生活过得如鱼得水,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太难了。她开玩笑说,“假如有一天我又重新搬回大城市,可能只是因为我想找到合适的人嫁了。”

对今天的一些年轻人而言,相比于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更乐意为干自己喜欢的工作跳槽,为自己的不断进步跳槽。如果在一家单位看到了“天花板”,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耐心等上10年,跳槽成为他们人生重新选择和定位的一种方式。

1992年出生的陈翔,在四年时间完成了“化妆品销售(南京)—知名服装销售(苏州)—奢侈品牌店面陈列(上海)”的职业进阶之路。换了三个城市,三家公司,虽然生活有些动荡,他却乐此不疲。陈翔说:“每一次工作变动,都是在有目的地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向,跳槽是‘及时止损’,也是在打怪升级。金钱不是最重要的,喜欢不喜欢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

《2019春季跳槽报告》显示,虽然薪酬福利仍然是白领跳槽最看重的因素,但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工作内容是否感兴趣的占比已攀升至39.96%和33.58%。

  “铁饭碗”到“云饭碗”, 生活有无限可能

在今天很多年轻人眼里,在一个办公室坐一辈子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父母生活的年代,离开一家单位,如果没有另一家单位接纳,那你就失业了。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而言,跳槽并不意味着失业,而是人生、职场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家境好,大型国有单位工作,人又长得帅气,1988年出生的金文本可以像身边的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安安定定过一辈子,但他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两年前,他辞去了南京十几万年薪的工作,在上海租了房子,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私人订制服装公司,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既要跟踪世界最前沿的设计,又要满足中国顾客的审美;既要自己去谈面料商,也要把关服装加工品质……创业路上,金文碰过无数次壁。有人问他,“你在网上卖东西,哪里都可以卖,为什么偏偏要跑去上海?”金文回答:“上海是时尚之都,我必须浸染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去接收时尚的信号,才能保持对这个行业的敏感度。”

到今天为止,公司虽还没赚到什么钱,但已在良性运转着,关键是,创业让金文很快乐,“仿佛全身都在释放着多巴胺。”他调侃道。就连当初强烈反对他辞职的父亲,也成了为他打广告的“模特”。穿上儿子公司设计的露着脚踝的“潮裤”,面对老同事关心的询问,老金带着点伤感和炫耀:“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吧!”

没有单位,你靠什么养活自己?这是父母对动辄任性离职的子女唠叨得最多的一句话。但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天猫开店、代购、摄像、网红、滴滴司机……大量的“以互联网为平台”承接的业务,已为就业提供了新的路径。正如一位年轻人对父母调侃所言:没有你们那样的“铁饭碗”,我靠“云饭碗”活得也挺好的。

针对年轻人的频频跳槽,南京一家大型国有公司的HR刘斌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利弊:年轻人思想活跃,学习融入能力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当然是好事;但也要防止好高骛远,理想很丰满,翅膀却很稚嫩。对一个公司来说,选择用人不光看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事业的奉献性同样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在一家单位待不满一年,一不高兴就跳槽,这样的应聘者我们不会轻易接纳,接纳了也不会花大力气培养。如果为了钱而不断跳槽,我们会认为他太计较利益,走不远!”

今天,时代给了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抓住机遇实现梦想,但成长同样需要沉淀,对工作的热爱、专注、奉献,或许才能真正决定你的职业高度。

记者 陈洁 实习生 葛佳铭

  • 上一篇:【紫牛新闻】每天背着儿子上学 “24小时贴身老爸”成校园“红人”
  • 下一篇:南京明年新建万余套人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