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紫牛新闻】为150多对夫妻制作“青梅竹马照” 这个照相馆就像时光机!

时间:2019-09-30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的缘分可遇不可求,也正因如此,成了很多情侣对爱情的期待。上海有位叫马良的摄影师,开了家“青梅竹马照相馆”,和传说中的“神笔马良”颇有相似之处,用独特的创意为情侣们制作“青梅竹马照”,帮很多对情侣补回过去相互缺席的时光,这份纯粹的浪漫,引发了很多人去打卡留念。

最近,马良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专访。其实,马良背后“青梅竹马”的故事更动人。

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脑洞大开的“青梅竹马”奇幻世界

今年6月21日开始,公共艺术展《青梅竹马照相馆》亮相上海,展出了两个月,50余张照片记录了普通人渴望的“青梅竹马”,引发众多媒体关注。照相馆墙壁上,颇有时代感的相框里装着不少老照片,泛黄的相纸上是恋人们的童年合影。打开AR软件扫一扫,老照片就开启一个个充满绮丽幻想的童趣世界。

由夫妻二人提供小时候的照片,马良把两张照片用电脑PS合并成一张天衣无缝的合影。这个艺术项目马良做了10个月,为150多对夫妇创作了“青梅竹马照”。

“去年我在家用软件合成了一张我与太太小时候的照片。好多人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在微博上向网友征集小时候的照片来创作。”马良说,后来成了公益艺术项目。“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相爱的人如同一辈子一直在一起,从未分离。但好多人拿来的照片是用手机翻拍的,后期合成非常花时间,我每天只能做一张。”

作品并不是简单合成,而是要倾注想象,找素材、抠细节,还会加上gif动画,可谓“脑洞大开”。

比如把两张跨越时间长河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图片背景选用尼德兰画派大师扬凡艾克代表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马良说:“这是西方绘画史上最早的夫妻肖像,也是艺术史上最早的‘结婚照’,最早的也将是永恒的,希望以此祝他们幸福。”有趣的是,照片动图中,小男孩打算逃跑,被小女孩一把抓回来。

有的照片上,小女孩骑着玩具车从远处驶来,撒一把糖果;还有小女孩在天空中飞起来,小男孩看得目不转睛;也有小女孩抱着黄色米奇书包,小男孩调皮地从书包中钻了出来;还有两人变身成为蝙蝠侠与蜘蛛侠……

创作照片装置过程中,马良还利用不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儿童用品,铁皮玩具、东方牌相机、长城牌B51型半导体五管收音机等,都曾是记忆中的老物件。为让这些合成的照片更有时代感,他还在二手商城“淘”了500多副旧相框。

有的爱情故事甜蜜却带着忧伤

合成过程中,马良收获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一对夫妻发现,尽管原来两人并不认识,但拿来的小时候的照片,竟是在同一家照相馆拍摄的。巧合令这幅作品非常贴合“青梅竹马”的主题。还有丈夫投稿,说太太很喜欢马良的作品,希望合成一张两人的“青梅竹马照”。这背后,其实是丈夫为了满足罹患癌症的太太最后的心愿。“尽管他们的故事很伤感,但孩子很可爱,照片我做得很有喜剧感。当时我的心情五味杂陈,希望能给他们的爱情带来安慰。”为保护他们的隐私,这幅作品没放在展览中。

发展到后来,做合成照片也会有所挑选。“比如有好多男生为了追女孩,找我做合影。由于找来的人很多,需要排队,我有一次把做好的图给一个小伙子,结果他跟我说,不用了,已分手了。后来觉得不太靠谱的,我就不接了,还是希望爱情是严肃、纯粹的。”

在上海做展览时,许多外地的网友特地坐火车去“打卡”。马良说,接下来还想把展览开到别处,南京也可以啊。“我喜欢生活里天真的东西,我们就是想用这样的行为告诉大家:这世界上有可爱的、浪漫的、善意的事情存在。”

许多人因为《青梅竹马照相馆》知道马良,但其实他是第一位获得世界黑白摄影赛金奖的中国摄影师,因明确的个人作品风格拥有众多粉丝。在粉丝眼中,马良身材魁梧,但内心细腻,像一个天真好奇的“小朋友”。

他说,以前做作品,也会选一些充满思辨性的宏大题材,但自从结婚有了女儿后,创作潜移默化也发生了变化,“这几年来,我也在思考,重新发现自我和创作。现在觉得生命本身的体验很重要,可以用技术歌颂美好的东西,比如人间的烟火,遗失的美好。”

去年,马良在母校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艺术教育成果展上,做了一个高达4米的巨型木偶。由松木、竹篾、藤条、旧铁丝及牛皮纸纸浆构成的“嘻嘻福”虽然体形庞大,但行动自如,双人操纵实现弯腰、漫步、致意。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人物“西西弗斯”。马良为这个悲剧人物赋予新的乐观样貌和生活态度。

“移动照相馆”记录生活烟火气

生于1972年的马良,2015年曾推出一本有点像回忆录的《人间卧底》,把记忆深处的故事真诚地和盘托出。

少年时代的马良虽会留长发、穿“带钉子”的皮衣,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他很喜欢读书、写东西。1994年,马良大学毕业,进入当时最大的一家广告公司,一干就是十年。在广告业“功成名就”的马良突然有一天觉得累了。于是他离开公司,开始画画、涉足装置艺术。2012年,他创作了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在10个月时间内开车跑了全国35个城市,免费为1600多人拍照。这些人大多是70后和80后,他们分享了有关青春的故事,也诉说了当下的生活,这些人的照片和故事建构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我慢慢地把创作当作乌托邦,就是玩儿,希望回到一个简单而又浪漫的状态。好多人的联系方式我现在还保存着,也许十年后他们还愿意让我拍照,对比中可以记录人们的别离、衰老和成长,体现生命的质感”。

他的微博,就是带娃、晒娃。

“牛大姐”和老马的“戏剧”教育

马良的父亲是著名京剧导演马科,母亲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的牛大姐扮演者童正维。他们一位是中国京剧界的翘楚,导演了京剧《海港》《盘丝洞》《曹操与杨修》和黄梅戏《红楼梦》等中国戏剧界的经典,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大奖;一位是影视界的“老来红”,凭借敢于说话、爱挑毛病的牛大姐一角而家喻户晓。他们携手走过50余年人生旅程,堪称“模范夫妻”。

马良30岁时有次在英达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听爸妈提到采用“戏剧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小时候好奇,喜欢探索插座,老用发夹什么的捅电门。家里人就特别担心,哪天触电了怎么办。后来有一天我和姐姐放学回家,发现我妈趴在地上捅插座,我当时挺意外,怎么妈妈跟我有同样嗜好。后来我妈就突然抽搐,我爸冲出来大叫,你看捅电门触电了吧……这让我后来印象很深,捅电门很危险。”看了节目,马良才知道,原来那是一段“实力派”的表演教育,“导演是我爸,我妈是主演,我姐是配角。”

父母送马良去学戏剧,但马良始终对舞台有一种畏惧感。后来走上美术道路,马良说,跟当时大火的动画片《神笔马良》有关。父亲最终让马良选了舞台美术,好歹跟自己从事的戏剧艺术产生关联。他们之间也有一个约定,一家人一定要合作一部戏。

马科70岁时被查出患淋巴癌,在家人的照料下康复,但86岁高龄时又被确诊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爸爸逐渐开始遗忘时光。这一意外促使马良决心尽快动手。他耗时两年制作出数个由1000多枚零部件构成的真人等比例大型人偶,并编剧、导演了独特的木偶剧戏剧作品《爸爸的时光机》。

2019年,以马良的创作为故事主体的纪录片电影《我们的时光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这些看似冰冷后现代的机械装置,演绎的却是父子间最温情美好的故事。

“经常会跟爸爸讨论艺术,他很包容。”马良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很火,重金属摇滚里有京剧唱腔,“我就在家放这个歌给他听,想挑战他,以为他会觉得很受冒犯,没想到他认真听完,说年轻人很有想法。”

  • 上一篇:今晚24时起小客车免费通行 20时起入高速领临时通行卡
  • 下一篇:长假天气多变 请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