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社洽会”主会场区。 通讯员 施惠宇 记者 宋 宁摄
中国江苏网讯 10月15日,南京第六届社区暨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洽谈会在江北新区开幕,1000多家社会组织带来养老、未成年人保护、调解、社区康复等800多个公益项目现场寻“买家”,吸引南京市、区、街道以及大批社区、基金会、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资金涌入,交易总盘子预计超9000万元,为历年来最高。
社会服务更加接地气
从第一年成交2000万元试水,到今年9000多万元交易额,南京“社洽会”经过6年发展,已成为社会服务领域的品牌资源对接平台,累计资助扶持20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在市级财政资金带动下,各区、街道、社区和基金会纷纷加入到配套购买中来。
老小贫病等特殊困难群体是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社洽会”上很多创新项目为特殊人群量身打造。比如省人民医院带来的“安宁疗护”项目,主要为肿瘤、肾移植等患者在手术、化疗期间提供支持。
“在肿瘤病房,通过暖场游戏引导家属们抱团取暖;在老年神经内科,用‘记忆拼图’帮助老人康复训练;我们还给重病患者播放音乐,耐心陪伴抚慰26周超早产儿的妈妈……”医疗社工金妍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机构有5名专职医疗社工,每年直接跟踪服务患者20人,开展小组帮扶30多场,也可向养老院和社区输出服务。
家住南京市建邺区香山路社区的王奶奶今年85岁,空巢独居腿脚不便,而76岁的黄奶奶身体健康、乐于助人。建邺志愿服务总站推出“让爱循环”社区志愿项目,这两位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同时,链接社区居委会、物业、商业卖场、社区小店主、周边中小学等资源,形成志愿联盟,每位志愿者既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实现“爱心循环”。
随着困境未成年人兜底保障日渐完善,不少社会组织正以独特创意提供新颖的帮扶路径。在特色公益项目体验区的志高机器人创客中心展位前,3D蛋糕打印机、机器人等颇吸引眼球。该机构常年以科学实验课的形式服务困境儿童,让他们也能享受阳光童年。汉火科技展台则以VR“重走长征路”等新奇体验,给红色教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购买竞标成为新常态
在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施惠宇看来,“社洽会”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实践治理创新的一个品牌,也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不断发展的见证和媒介。
自2013年起,南京借鉴“广交会”“金洽会”等招商引资方式,以市政府名义举办“社洽会”,搭建社会领域“招才引智、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的平台,为社会需求提供市场化配置的机会,打破政府包办社区的传统格局,让基层公共服务项目化、标准化、产品化。
在此推动下,社会服务领域革新频现,政府部门建立了购买服务制度,社会组织逐步适应项目发布、洽谈、竞标、评估的新常态,出现了专门从事社会服务项目招投标的公司,民政部门还招募了一批评审评估专家,聘请了财务审计团队。
“公益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公益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社洽会’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南京之路’。”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会长常建东表示,今年“社洽会”主题是“‘益’动南京,追梦新时代”,全面展示近几年社区治理创新的丰硕成果。从过去靠“引进来”到现在能“走出去”,很多本土社会组织在“实战”中成长,服务产品逐渐成熟,可复制性增强,造福更多地区。
首次参加南京“社洽会”的新疆、青海等地的社会组织代表告诉记者,他们将与南京的社会组织签约开展对口支援和扶贫项目。建邺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基层社会治理“建邺路径”转换成一个个扶贫项目、转换成资金和理念,带到重庆万州等地区。
近两年,南京市公益创投协会、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四月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高效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区三州”对口支援等活动,累计参与扶贫志愿服务人员达1万多人次,投入扶贫资金及实物合计4.09亿元,受益贫困群众达5.2万人。
购买服务钱要花得值
记者在建邺区展台看到,“快乐公益——综合数据监督管理平台”已经上线。据建邺区民政局副局长蒋国富介绍,为建立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购买资金的绩效和安全性,并固化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流程和模式,专门开发了线上监管平台,实行社会组织分级管理、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专家跟踪督导纠偏等同步推进。
近几年,建邺区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购买社会服务,全区社会组织已达800多家。为此,他们还搭建了区级社会组织促进会、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区社创营三级平台,多重培育加监管,确保政府买服务买得准、买得值。
据统计,南京目前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有1.3万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6.4个,位居全国前列。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的清单越来越长,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
本次“社洽会”首次亮相的环节,就是“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执法监督抽查摇号。15家社会组织被当场抽到,将接受民政部门和第三方会计事务所组成的督查组的检查,并提供详细财务状况和项目执行情况、公开“账本”。如果检查不合格,严重的将被撤销登记,从采购名单中“出局”。
“社会组织发展要数量,更要质量。跟随清单一道出炉的还应有制度,透明操作、全程监控应该成为购买服务的原则。”南京市建邺区现代社区研究院院长、南师大教授白友涛说。社会服务需求旺盛,涉及资金可观,但“跑冒滴漏”、粗放浪费等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确保采购物有所值。
2018年江宁区公益创投实施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第三方资金监管等方式,民政部门终止了8家社会组织服务合同。根据规定,这些社会组织不仅拿不到剩下的项目款,之后3年还不能参加竞标,惩罚空前严厉。
业内专家表示,严格监管将助推社会组织从求量向求质跨越。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要尊重市场规律,要有一定的延续性,以保护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为充分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我省两办已下发文件,提出深化改革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应将购买服务费用列入年度预算,每年发布购买目录清单。通过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发挥财政扶持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向社会组织有效流入。到2020年,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和50%的街道(乡镇)、有条件的社区,都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扩大专业社会服务的普惠程度。
记者 唐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