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镇江段一直是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活动比较频繁的水域之一,是长江下游少有的重要生态走廊。去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曝光了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和茂源化工环境污染以及江南化工草甘膦母液厂外储存这3个事项,成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反馈问题。镇江市高度重视,坚决、全面、彻底进行整改,不仅取得了环境效益,也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整改情况怎么样?记者跟随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长江大保护”采访组来到镇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文/摄
整治
7000多亩自然湿地恢复野趣
去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披露:镇江市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被非法侵占7000多亩,违规建设大江风云影视实景园,并违规开垦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镇江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兵告诉记者,“大江风云”项目于2018年10月23日全部拆除到位,并安装禁止进入告示牌。记者近期来到保护区,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片“无人区”,水生植物繁茂。极目远眺,蓝天白云下,芦苇荡重叠摆动,不时有鸟儿掠过水面,完全找不到丝毫人工建筑的痕迹。陈兵说,在完成所有建构筑物和设施拆除痕迹清理和建筑垃圾、漂浮垃圾等的清运后,经过人工覆土、生态自然恢复等修复措施,整改区域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这都是自然修复的,就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我们也惊叹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神奇!”
保护
建立江豚保护水陆空立体监测网
为加强豚类保护区的长效管理,2018年10月,镇江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镇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同时配套完善监测站、巡护艇、无人机、高清监控等保护区管理设施,优化移动监管平台,提高现场定位核实能力,建立水陆空立体监测网络。
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玉华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持续开展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本底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加强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等生物资源监测和水域生态监控。
下一步,镇江将继续加大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清理长江干流岸线项目,为岸线利用和沿江产业发展腾出容量、留出空间;科学划定珍稀生物、重要湿地、水源地等9类岸线资源重点保护区域和红线范围,确保到2020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0%。重点围绕沿江293公里自然岸线,因地制宜开展两岸造林绿化、湿地修复,整体提升沿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严管
严把准入门槛,促企业转型做循环经济
同样,成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反馈问题之一的镇江新区的江南化工有限公司,已经完成18973.78吨外部储存草甘膦母液回厂处置工作。记者了解到,不仅如此,2011年,江南化工成功研发并建设了国内首套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装置。草甘膦母液可通过氧化预处理、高效节能浓缩及在一定的温度下定向转化成磷酸盐系列产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磷资源利用率可达96%。
镇江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玉华介绍,近年来,镇江推动沿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刚性落实《镇江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严把项目准入门槛,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化工行业坚持绿色发展,“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实施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今年底前再关停一批化工生产企业,全市化工生产企业进区入园率达60%。
今年1-9月,镇江市长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主要入江支流、京杭运河干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达到87.5%、85%,超过年度目标12.5和20个百分点,其中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1-9月列全省第四位;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与南京市、徐州市并列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可观的资金效益。今年上半年,镇江市9条跨市河流交界断面和直接入江断面全部达标,根据《江苏省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方案》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合作及跨界水环境区域补偿协议》,镇江市获得省财政厅、南京市、常州市净补偿资金22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