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近日走进淮安市清江浦区盐河街道王元村村民王正佰家的蔬菜大棚里,青菜长势正旺。
王正佰家是村里贫困户,儿子、儿媳身患疾病,孙女上小学,还有老母亲需要赡养,全家仅靠他打零工和妻子种的2亩地维持生活。盐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海波挂钩帮扶后,为他量身制定脱贫计划,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起蔬菜大棚。如今,大棚一年收入4万多元,加上务工收入,王正佰家成功脱贫。
近年来,清江浦区以建设“首善之区”为契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精准施策破解“贫困密码”,目前全区共有1782户5821名低收入人口,1个省定、3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及经济薄弱村累计脱贫率分别达81.37%、80%。
清江浦区委书记仲凤笔表示,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久久为功,下一步,清江浦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弘扬红旗渠精神,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打牢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续写华章。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要抓住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近年来,清江浦区以项目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能人大户为牵引,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低收入农户增收相结合,因村制宜依托现有资源实施多类型产业项目,打造淮香食用菌产业园、古庄牛生态休闲农庄等一批质态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扶贫项目,促进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提升贫困人口自我“造血”功能。
在清江浦区黄码镇三乐村草鸡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群群散养草鸡在树林里奔跑觅食。鸡舍里,几名村民正将一枚枚鸡蛋拾进箩筐。
“可别小瞧这些鸡蛋,就是靠着它们村里才能顺利脱贫。”三乐村党总支书记韩善辅说,该村是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不足13万元。2016年,村里在帮扶单位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帮助下,整合市级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及市第二人民医院帮扶资金8万元,建成1000平方米鸡舍。通过生态草鸡养殖,村里年收益近20万元。
清江浦区还依托淮安主城核心区独特区位,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购置地段适中、租金收益持久的商铺,年租金收益超过70万元,不仅为村集体持续稳定脱贫提供有效保障,而且为村庄留下一笔有较大升值潜力的资产,实现扶贫专项资金的保值增值。
2016年以来,清江浦区实施扶贫资金项目9个,涉及省市扶贫资金583.5万元;实施精准扶贫资金直接到户项目774个,涉及补助资金204.16万元。
“多亏上级的帮扶,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清江浦区武墩街道普墩村村民王克左今年52岁,独自一人生活,患有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村委会为他申请低保和残疾人补贴,并实施兜底帮扶。1-9月,王克左收到低保、残疾人补贴和各项慰问金共12559元。
“两不愁三保障”是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清江浦区聚焦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就业创业、养老服务等重点民生事项,出台《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方案》及“富民1+3”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统筹各方资源,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我区加强完善重疾、重残困难家庭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通过临时救助实施先行救助后,依靠医疗救助进行补充,最后通过低保作为兜底保障,形成全网保障救助。”清江浦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波远告诉记者,该区还通过“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做法,确保每个困难家庭都能看得起病。
目前,全区建档立卡户基本达到“两不愁”标准。今年以来,全区共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在校贫困生7439人,发放政府资助金1011.81万元,对14名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建档立卡户儿童,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妥善安置。同时,全面实现建档立卡户病有所医;全力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全区完成危房改造任务57%。
本报记者 彭广余 李先昭
本报通讯员 陈 辉 史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