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讲两位老人,一间小屋,屋内有柜台两节,商品若干,品类不出二三十。两位老人是邵学仁、沈秀英,小屋是他们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小商店。
86岁的邵学仁和81岁的沈秀英,是江苏南通两位普通的农村老人。尽管随着不断衰老,他们的身体也在每况愈下,但他们仍然一直守着这间不起眼的小店,维持着经营。他们既是为了保住这份收入,目的又不仅仅在此,他们要守住的是一份坚守了18年的“信用”。
矮小的屋子,沐浴着秋日夕阳最后的一点阳光,店里的陈设都是20多年前置办的。已经双目失明的沈秀英老人,坐在店门口的一张旧沙发上,与邻居聊天;邵学仁老人则在柜台里整理刚到货的干电池。从去年开始,邵学仁的记忆能力严重衰退,刚刚发生的事情经常转头就忘了,整理东西也变得困难起来。
1994年,邵学仁和沈秀英的儿子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刚开始治疗就花光了所有积蓄,无奈之下只能向亲戚和邻居借钱治病。看着邵家一下子陷入困顿,沈秀英的一位朋友就出资帮他们开了这家小百货店,这家小店让两位老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沈秀英:我开这个店无本起利,是朋友叫送货的人送到我们这里来,让我写纸条多少钱,(送货人)在那个朋友家拿的钱,不曾要我出本(钱)。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邵学仁 :开个小店,有点小收入还好一些。不然动不动要向人家借钱,要向亲戚借钱,也不是很好意思。
邵学仁和沈秀英四处借钱给儿子治病吃药,经营小百货店的微薄收入则用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苦日子熬了6年多,两位老人的儿子还是在2001年病逝了。不久之后,他们的儿媳又被查出肝癌,治疗无效去世,只留下了这几年四处借钱的老两口,一个才上了中学的孙女,还有对这个家庭来说比大山还重的16万元债务。
邵学仁和沈秀英的邻居 倪志清:当时他要还的时候我也说,你没有钱就算了,反正我们都是邻居,(关系)又不是不好,等你条件好了再还也可以,我说你小孙女要上学,要抚养长大的。后来他说不能,我要还你。
邵学仁和沈秀英的邻居 姚继华 :我借给他(邵学仁)8千元,左右邻居大家都帮忙。我说这个钱就不要了,就算了吧,他就要坚持还。他就是说,我一生借的所有人家的钱必须要还清!
邵学仁和沈秀英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坚守信用,就是他们做人的底线。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邵学仁:借钱不还是过错。做人要讲信用!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沈秀英:人家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我不能不还给人家,欠人情没事,欠人钱不行。
坚持还债终还清 诚信传递周围
两位老人下定决心,治病欠下的债一定要还。邵学仁在外,到工地做保安;沈秀英在家,边经营小杂货店,边抚养孙女。
1元、2元、5元、10元,靠着微薄的收入,两位老人一点一点慢慢存钱,存够500元、1000元这样的整数,就赶快给债主送过去。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在还债,更是为这个家守住那份不能倒下的信用。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邵学仁:一次性还,还不起,就分几次还,我有点钱就去还点儿,有点钱就去还点儿。
邵学仁和沈秀英的邻居 姚继华:他家里有一个本子,他借哪一家,哪一家要还,哪家还清了再把(名字)划掉,慢慢就这样还掉了。
邵学仁在城里做了几年保安后,因为年纪实在太大,很难找到人再雇佣自己,他只好回到了老家。这时候,全家人的收入就只剩下小百货店里每天赚的十几二十块钱,生活更加艰难。港闸区陈桥街道的工作人员为邵家办理了低保手续,邵学仁和沈秀英每个月可以领到几百元钱,他们把低保金的绝大部分都省下来还债,除了给孙女买必须的东西,他们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消费。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沈秀英:省吃、省穿、省用,过年买一斤肉,过年买两条鲫鱼,还要留着,正月里什么人来,(给客人吃),过得就是艰苦。
这几年,沈秀英老人视力渐渐变差,几近失明;邵学仁老人的记忆力迅速衰退,常常忘东忘西;村庄周边的超市越来越多,他们的开的小店几乎没了生意。即便日子再艰难,两位老人也从没有错过任何一笔需要偿还的债务,从没忘记任何一个曾在家人重病时帮助过自己的人。邵学仁和沈秀英的诚信故事流传开来,大家既敬佩又感叹,从此,帮助这个家庭的热心人越来越多:街道的志愿者定期来为老人打扫整理屋子,社区卫生院的医生时常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还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帮助两位老人走出困境。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党总支书记 潘洪良:有的是在物质上面送一些物品,改善老人的生活,有的就是帮他来还债,就是捐款帮他还债,前后总共接收到的捐款大概有6万元,有一位爱心人士他坚决不愿意留下他的名字,一次性捐款了5万元。
邵学仁夫妇的善良和坚守,唤起了人们的内心的共鸣。2019年春节,两位老人还清了最后的一笔款项,终于实现了18年前的诺言。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沈秀英:16万元,我只还了10万元,还有6万元,全部是政府支持的、好心人支持的。
现在欠债还清了,老人的孙女也已经有了工作,这个小家庭的经济条件明显改善。
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育爱村居民 邵学仁:(还清欠款)心情舒畅了,担子卸了,肩膀好过了,日子就好过了。
主播点评:还“良心债” 守“契约精神”
债务16万、债主12位、还债18载。省三元,攒五元,聚沙成塔为还钱。二老还的是“良心债”,做的是诚信人。
他们还掉的是债务,攒出的是人生厚度。他们的一言一行,更维护了在人际社会中值得所有人去维护的“契约精神”。
古人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今人讲遵守契约,言而有信。从古到今,人无信不立,信为人之本。还的是钱,守的是“诚信”,为的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