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战争打破“特别市”平静的生活

时间:2017-07-07

“日本侵略军占领之前,拥有古老城墙和百万居民的南京,整齐、干净,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居民举止文明,勤劳努力。”这是一位在战前曾长期在中、日两国生活过的美籍丹麦人,在1942年写成出版的著作《日本禽兽企图蹂躏全球的阴谋》中的一段话。但随着七七事变的发生,南京人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侵华日军铁骑对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进行了践踏,30万同胞遇难。

昨天,中华民国史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盛鸿向记者讲述了七七事变前后的南京。

建市10周年,南京举行3天盛大庆祝活动

“1937年6月1日,是民国时期的‘南京市’建市10周年的纪念日。”经盛鸿告诉记者,当时,南京是“特别市”,由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从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时间,南京成为全国军政中心,中外人士云集,人口激增。

为庆祝建市10周年,从6月1日开始,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和民众举行了为期3天的盛大庆祝活动,除了召开庆祝大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外,还在6月3日下午1时至5时,在玄武湖公园举行游园大会。前来参加活动的各界人士和民众以及外国宾客成千上万,摩肩接踵,热闹异常。五洲桥上搭起了一座高达23.3米的灯塔,光彩夺目。又以16只划船扎成一条巨龙,游荡湖中。湖面上散置荷花灯1000余盏,宛如满天繁星。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首先行植树礼,植松树一棵,并在树旁勒石一方,上书“十年树人”4个大字,以资纪念。

“但沉浸在建市10周年欢乐气氛之中的南京民众没有想到,就在1个多月后,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北平卢沟桥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经盛鸿说,南京人民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8月15日,日本的大批战机飞临南京上空,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狂轰滥炸;1937年12月,疯狂的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攻并进行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南京陷入一场浩劫,开始了8年沦陷的屈辱而悲惨的历史。

全市掀起抗日救亡热潮,报纸发表社论支持抗战到底

七七事变发生后,南京社会各界人士爱国热情高涨,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热潮。经盛鸿介绍,这其中,南京的新闻传媒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迅速报道了北方的战事,更以大量篇幅报道了中国社会各界特别是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热潮,鲜明地表明了支持抗战到底、绝不屈服、反对妥协投降的鲜明态度。

1937年7月9日,南京的民办报纸《新民报》在报道卢沟桥事变的同时,发表社论《九一八之前夕来到矣》。当天,《新民报》还发表正在南京的剧作家田汉的文章《决心》,文中写道:“卢沟桥的炮声含有示威作用……中国的生机在坚决的对日抗战,不趁此奋然而起,天下盖无不可忍之事,而中国生机殆有断绝之虑。”此后,该报又连续发表了社论《对日抗战到底》、《反对各回原防,主张全盘抵抗》等。该报的《新民副刊》则连续用通栏大字刊出宣传抗战的口号:“我们要打就打个你死我活”“抗战!抗战!抗战!抗战!抗战!”“请政府即日领导全国民众抗战到底”“我们反对妥协,拥护全盘抗战”“每座房子都成为战堡”。该报的《社会服务版》也发动抗日献金、组织抗战医疗队等。《中央日报》也连日刊登抗日救亡的报道。

1937年7月12日,南京各民众团体举行联席会议,讨论抗日救亡工作,并通电全国,号召全国各界民众奋起抗战。

1937年7月14日,“南京工人福利委员会”举行常委会议,议定电请国民政府出兵抗日,并发起募捐劳军活动,组织志愿运输队到战区服务。南京各工厂的工人开展了捐献一日工资运动。同一天,“南京百货业同业工会”也发起捐款慰劳前方将士活动,仅19家商店就捐款1240元。

1937年7月15日,南京各机关、团体的代表300余人召开会议,成立“首都各界抗敌后援会”,统一领导南京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发起组织战地救护队,并迅速开办了一个救护训练班,首批报名参加战地救护队的青年学生就有200多人。

……

田汉写剧本,记者当演员,话剧《卢沟桥》在南京四大剧场上演

“南京的记者们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同时,还以其他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经盛鸿告诉记者,1937年7月16日,“南京新闻记者协会”派代表来到丹凤街10号,见到正寄居南京的剧作家田汉,称他们准备举行一次慰劳前方抗日将士的募捐义演,请田汉写一个话剧剧本。田汉立即应允,当晚就动笔写作,取名为《卢沟桥》。他还请来著名导演洪深、马彦祥等人任导演,请来上海、南京的一些著名演员参加演出,所有人员都没有报酬。南京各报都派记者跟踪报道。

经几日的紧张排演后,话剧《卢沟桥》选择南京著名的四大剧场,即大华大戏院、世界剧场、首都电影院和新都电影院为公演场地。

1937年8月9日,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大华大戏院首次上演话剧《卢沟桥》。这部剧没有中心情节,也没有主要人物,有的只是一个个充满激情的群众场面,并穿插着一首首昂扬的救亡歌曲,如《送勇士出征歌》、《卢沟桥》、《卢沟月》等。首场演出是招待各界人士,刚于1937年8月1日出狱的沈钧儒、史良等救国会七君子,也来观看演出。此后,话剧《卢沟桥》在四大剧院轮流上演,每日两场,连演4天。此剧和上海在1937年8月7日首次上演的、由左翼作家集体创作的《保卫卢沟桥》呼应,成为“抗战戏剧”的开山之作。

“《卢沟桥》的演员除了从上海请来的明星胡萍、王莹外,其他都由南京的新闻记者们担任,因而在表演上谈不上什么演技,而以激情取胜。”经盛鸿说,尽管当时天气炎热,但全场座无虚席。观众们也不是来欣赏什么演技,而是来感受和抒发抗日御侮、保家卫国的情怀。结果,台上台下形成一片激情澎湃的海洋。

本报记者 戴六华 肖姗

  • 上一篇:烈士后人今诵读“抗战家书”
  • 下一篇:南京市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