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星火”点燃“内循环” 一家油茶企业的绿色发展观

时间:2017-05-16

本报记者 胡光华

6年前,刘小平心里便有个图景:山上茶果累累,山下机器隆隆,每一粒油茶籽被“吃干榨尽”,发挥最大效益。6年后,这幅图景成为现实,企业走上内循环发展之路:油茶果榨油―茶籽壳种菇―菌渣制有机肥―有机肥施茶树。一路走来曲折起伏,成功靠的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2010年建设高产油茶基地时,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平定了个目标:用工业化理念搞林业,建设集油茶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技术研发、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星火油茶产业科技园。“走科技、绿色、循环发展路,才是油茶产业最好的出路。”刘小平说。

走进位于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只见星火油茶产业科技园的核心区内草碧花新、湖光粼粼、亭台楼榭、移步是景。核心区主要是办公楼、精深加工区、产品研发区、生态旅游区,1.6万亩油茶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则分布在袁州区西村、新田两个乡镇。

高产油茶林是星火之基。公司一开始就把丰产栽培作为基础工程,收集良种资源、转化科研成果、扩大示范基地。目前,公司搜集保存油茶特色种质资源86份,成为全省收集最多、最具育种价值的油茶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与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全省油茶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标准建设的1.6万亩油茶林,去年亩产量已达450公斤,林下栽植金银花等中药材2000亩,产值200多万元。

“再过两年油茶陆续进入盛产期,公司就有足够的本钱了,内循环产业链将更加有力。”公司副总经理易世平欣喜地说。他领着记者到星火油茶产业科技园核心区走访。在一片火热的工地旁,据易介绍,这是年产3000吨压榨茶油的生物科技公司,今年7月投产后,将解决油茶籽加工难题,不再卖鲜果或委托加工了。这样不仅增加了效益,还能更好地利用油茶籽壳。

油茶籽壳有何用?在飞龙实业负责人龙丽萍眼里可是个宝贝。2013年,星火投资成立飞龙实业,主要转化利用茶果处理后的茶籽壳,并将食用菌研究专家龙丽萍挖了过来。“油茶籽壳组织类似于海绵体,含茶皂素、单宁等成分,是生产海鲜菇非常好的基质。利用油茶籽壳培育海鲜菇技术,使菇产量提高了15%,氨基酸含量提高了50%,碳水化合物提高了15%,培养周期缩短30天以上,每吨成本降低19%左右。”龙丽萍说,该技术去年5月获得国家专利。

据悉,1公斤油茶籽壳产0.6公斤海鲜菇,按年设计产能2000吨海鲜菇算,每年可消化油茶籽壳3000多吨,把星火的茶籽壳都“吃掉”。今年,海鲜菇产量可达1200吨,产值约1200万元。

飞龙实业不远处,就是利用海鲜菇菌包渣生产有机肥的辉煌科技公司。生产1公斤海鲜菇,会产生1.6公斤菌渣废料。菌渣中以油茶籽壳为主,是生产油茶专用肥的很好原料。去年4月,星火成立辉煌科技公司,开发了新田岸系列生物有机肥,设计年产能5万吨。目前生产油茶专用肥、水果树木肥,首条生产线去年10月投产以来,满负荷运转,今年能达到2万多吨。

星火的内循环格局已形成,产业效益不断增加。这都是科技引领的成果,去年该公司建起了科研大楼,设有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科院青岛分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博士工作室。油茶综合循环利用,就是这支创新团队努力的结果。

星火还把生态旅游纳入产业循环圈,将油茶产业科技园核心区建成油茶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文化传播的示范窗口。如今,园林式的生态景观区建起来了,星火油茶文化博物馆建起来了,每到周末,不少游人慕名而来。

  • 上一篇:忧!小区停放医疗废物转运车
  • 下一篇:【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西篇】江西企业加速海外并购和国际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