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山货变网货 山村e路迅跑脱贫

时间:2017-05-18

从坑洼积水的烂路到宽阔的通村大道,从地基下沉的老房到楼房,从产品难卖到一年四季销路不愁,一个贫困村的脱胎换骨背后,是当地干部群众围绕脱贫攻坚付出的努力与汗水。

“驻扎”在村里,与老表同吃同住,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正在吉安市遂川县高坪镇桃洞村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访,今天起通过记者所听所看所历所想,为你讲述贫困村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

桃洞村新修建的通村主干道

五保户住上了扶贫爱心屋

贫困户尹成娇的茶园

蹲点日记一:初见桃洞村

山高路远 淳朴的风土民情

遂川县地处我省西南边陲,是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5月14日上午,记者从南昌乘火车来到泰和县,由于遂川县还未通火车,记者在泰和县乘车一个半小时辗转来到遂川县城,转车跨越70多公里的蜿蜒山路来到遂川县西南角的高坪镇桃洞村。

“世外桃源,别有洞天”,桃洞村村口一块石碑上的刻文介绍,也让记者领略到了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及淳朴的风土民情。

桃洞村平均海拔700多米,辖14个村民小组,273户106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61人,占总户数29.3%。村集体收入严重依靠转移支付,产业单一、规模小,因病、因残、缺技能、缺资金,基础设施滞后等困难和问题突出。

蹲点日记二:乡村道路

政府投资打通村民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桃洞村通村主干道是2008年硬化的,只有3.5米宽,路面损坏严重,到处坑洼积水,严重影响了群众脱贫致富。去年年底,当地政府投资近300万元拓宽了长4.2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5米的通村主干道。同时,还硬化了通组道路,为全村村民打开了致富路。

“路没拓宽前,如果有车辆会车,相当不方便。”桃洞村村主任李建雄说。

此外,桃洞村还新建垃圾焚烧炉8座,聘请8名保洁员,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方式统一处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整个村庄变得整洁、干净、美丽了,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蹲点日记三:村民的家

扶贫爱心屋让五保户住新房

记者注意到,相比平原地区的村落电动车很普及,桃洞村村民出行只能靠摩托车。“山路太陡,电动车根本上不去。”李建雄说,村民的自建房都在山腰上,有些村民骑摩托车后只能把车放在路边,还要再爬一段山路才能回家。

初到村民李茂林家,记者走完山路已是气喘吁吁。李茂林以前住的房屋是危房,在政府补助1.4万元后,自己通过一部分贷款,盖起了新房。贫困户李园昌和弟弟李长根的老家在山腰上,老房子由于地基下沉,地面、墙体已开裂。“要不是政府扶持,我55岁了,身体又不好,根本建不起新房。”

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老有所居,高坪镇政府投资百万元率先在全县推出了10套“扶贫爱心屋”,解决了10户无力建房的分散供养五保户安全住房难题。

蹲点日记四:产业脱贫

免费发茶苗帮助贫困户致富

提到遂川县,外界都知道狗牯脑茶,高坪镇作为狗牯脑茶主产区,如何走产业脱贫之路,当地政府对此重要考虑和谋划。

为解决村民无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问题,桃洞村发动村民种植茶树,通过可持续、绿色产业来致富。“2010年以前,村里茶园还不到10亩,现在茶园达到400多亩,一半以上村民家都种了数亩茶树。”李建雄介绍说,为了让更多村民种植茶树,政府给贫困户免费发放茶苗,贫困户种植茶树还能获得每亩300元的额外补助。

今年45岁的村民尹成娇种植茶树也尝到了甜头,在原有的3亩成林茶园基础上,去年她又种下了两亩茶苗。“成林茶树一亩有7000多元的销售额,3亩就是2万多元,而且采摘的茶叶根本不需要加工,有人过来收,一斤生叶最高卖到140元。”

蹲点日记五:电商扶贫

农村e邮让土特产走出大山

为解决产品难卖难题,桃洞村建立了农村e邮电商服务站,并成功上线了“高山大米”产业。通过发展产业,为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000元,贫困人口下降为38户96人。

“虽然农村电商才刚刚起步,但去年的销售额已达到四五十万元,未来不可限量。”李建雄说。同时,桃洞村还和高坪镇其他的村抱团发展,组建电商平台,将大山里的土特产远销省内外。

高坪镇车下村村支书张冬梅说,她负责的农村e邮电商平台仅去年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带动300多人就业,人均增加收入3000多元。

“现在村民四季都有忙不完的事,春天卖春笋、春茶,夏天有粽子、花椒油,秋天推广我们的高山大米、黄菌,冬天又有笼藏米、茶油销售。”高坪镇党委书记袁金华欣慰地说。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汪清林

  • 上一篇:“党建+”加出农村新天地
  • 下一篇:共青城乡贤会成脱贫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