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预测手段高精尖 老天脾气摸得准(图)

时间:2018-08-16

文/图 全媒体实习记者李亦凡

中国江西网讯 天气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气象部门对观测、预报、人影、服务的技术手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技术硬件手段的落后,到如今高精尖的全方位监测服务覆盖,40年的气象行业风云变化,跃然于眼前。

观测手段有改进

上世纪70年代观测数据需人为手抄

如今实时自动监控设备直接记录数据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观测台由于没有先进的观测设备条件,观测手段只能停留在人工观测记录水平,这种手段不仅耗时耗力,且对采集的数据完整性和精准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如今,气象观测台站人工观测逐步被自动观测所取代,观测数据实现分钟级的采集,观测数据更加稳定、准确、客观,各种雷达及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不断布局应用,大气探测范围、探测连续性、获取高空三维空间气象信息手段不断拓展。此外,农业、生态、旅游、交通等气象观测布局渐趋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站网布局不断完善。

预报水平大提升

上世纪80年代需手工绘制气象图

如今实时气候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改革开放40年来,天气预报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综合应用分析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等各种探测资料,客观、定量、自动化的方法转变,建立了涵盖0~12小时短时临近预报、0~10天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10~30天延伸期预报及月、季、年气候预测等,气象预报水平大大提高。

目前,我省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0%,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准确率达90%以上,天气预报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时间分辨率在2小时内可做到逐十分钟预报,从2小时到12小时,可达到逐小时预报,预报时效长达10天。2020年,精细化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将达1公里,预报时效从10天延长至30天。

人影事业快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人影作业用的全是高炮

江西人工影响天气(简称人影)工作始于1959年。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影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84个县(市、区)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组建了95支专业化作业分队,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监管”的新型人影管理体制。全省建立了由空中飞机、地面火箭和高炮为作业手段的立体化作业体系。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领域实现从传统的农业抗旱,向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森林防(灭)火、人工防雹、城市降温、水库增蓄和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多领域并举转变,在江西省防灾减灾、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象服务变多样

上世纪80年代人们通过广播获知天气信息

如今通过手机就能获知即时天气信息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只能通过各地县的预报广播台获知天气消息。“当年乡里的预报站每天分三个时段播报当天的天气变化,靠天吃饭的农民每天都会准时赶到预报站去获知当日的天气的状况。”气象台的工作人员称。

如今,气象部门已构建了电视、网站、三微(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等多手段融合的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信息传播体系,公众气象服务不断创新,影响力、被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获知当天或是次日乃至整个星期的天气预报不再是一件难事,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天气预报,可谓是方便至极。这种“量身定做”的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气象服务持续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江南都市 报)

  • 上一篇:好雨知时节 清凉伴七夕
  • 下一篇:南昌青山路街道清理菜园杂物垃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