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9年接力支教情暖山区孩子

时间:2018-08-25

中国江西网讯 每年的7月和8月,各中小学校以及大中专院校纷纷放假,正式进入“暑期模式”。

有这么一群大学生,他们放弃假期的安逸生活,冒着酷暑深入于都县偏远山村,到大山深处为这里的孩子打开一扇教育的门窗。

他们虽然无法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也吃不到可口的饭菜,更没有丰富的娱乐生活,但他们却说,这类暑期实践支教活动,让他们收获满满。 这样的活动,已经坚持了9年……

他们便是华中农业大学阳光志愿者联盟支教队的队员们。

◎图/文 方名荣 黄长生 新法制报记者付睿

和孩子们做游戏

教孩子画画

12名大学生 赴山区义务授课

8月22日,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樟坑教学点恢复了假期的宁静。

一层平房、两间教室,来来往往的村民,还会时不时地往院内多瞧上几眼,然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哦,小老师们都走了呢!”

一位家住教学点附近的村民向新法制报记者回忆,不久前,这里还是热热闹闹的。

9时30分,樟坑教学点教师陈佛来打开了院门。陈佛来告诉记者,就在十几天前,他送走了一支大学生义务支教队伍,他们利用自己暑期的时间,来到这里只为了给山区小朋友义务授课。

陈佛来口中的他们,便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们,樟坑教学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阳光志愿者联盟的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7月15日那天下午,来了12名青年。”陈佛来向记者回忆起当日情形,他隐约发现大学生义务支教队伍里有两张熟悉的脸孔:刘毅仁、胡铭宵。他们两人去年也到村里樟坑教学点来支教过。

“大学生‘老师’很受欢迎,周边村庄的很多小朋友都会来听课。”陈佛来如是说。“他们完全是义务的。”

说话间,樟坑教学点大门敞开,一会儿就聚集了十多位小朋友。“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很快乐”,这是在场小朋友口中说得最多的。

今年13岁的刘宗敏,家住樟坑村,他开始向记者介绍起这次暑期授课的老师:谭林芳、吴超迪、龚邈、严翔、马天星、华晨晨、金梦雅、彭秋梅……“彭秋梅老师,别看她上课很严厉,课下却很亲切。”

坚守9年 传递相同的信念

尽管课程结束了有一段时间,但那些欢乐的情景,还留在孩子们和乡亲们的记忆里。

“他们比预计的时间晚来了5天。”步前村村干部李小龙回忆说,“后来才得知,是他们学校放暑假的时间稍有推迟。”

“每年暑假,都盼着他们能早点来。”陈庆红是支教活动的“老学生”,她从三年级开始至今,每年都参与。7月12日,她迫不及待地向李小龙询问大学生“老师”何时才能来。

起初,李小龙也以为今年他们不会来了,一条微信留言,打消了他和很多人的疑虑:“您好,我是华中农业大学阳光志愿者联盟2018年江西支教队队长刘毅仁,今年的支教活动还请您多多关照。”

事实上,这样的活动从2010年开始,已经连续开展了九年。

作为支教活动发起人、第一任教学队队长李卉芳说,“我发起活动的初衷就是热爱教育,深知教育对山区孩子的重要性。”

李卉芳是从樟坑村教学点走出去的孩子,“从我走出大山那一刻起,就一直寻找回报的机会,华农浓厚的支教氛围给我提供了契机。”李卉芳说,是亲人的开明让她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才有了现在的她,所以她也想回报家乡。

李卉芳支教的想法得到了恩师刘佛来的支持,于是她担任起第一任队长,回家乡支教。如今队长换了九任。

第九任队长刘毅仁解释说,队长每年都会换,但基本上每次都是由一个老队员来做队长,带着一群新队友前来支教。刘毅仁就是如此,去年他是组员,明年,他就要将接力棒交给其他组员。

开拓山区孩子的视野

这九年间,每次都是在暑假,都是21天的授课,今年是从7月15日至8月5日。

记者从大学生们制定的课程表上看到,一共是三周的课程,科学、饮食文化、安全、演讲、交流课这样的课程占据了一大半。

据了解,前来听课的小朋友大部分是步前小学学生,还有一些在外地读书回乡过暑期的孩子。

据罗坳镇宣传委员丁生财说,山区的孩子暑期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单调,而大学生带来的新鲜事物,不但能激励山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拓山区孩子的视野。丁生财说,“大学生本就是积极向上的群体。”

“吴老师上课讲的地球引力、磁场、正极负极实在太有趣了!”刘宗敏很喜欢吴超迪上的科学课,但最感兴趣的还有麦田怪圈之谜。

刘宗敏对麦田怪圈之谜的认识,还是在五年前的暑假从授课的刘春员老师那听到。从那时起,刘宗敏就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科学家。为了这个梦想,他已经连续5个暑假来听课了。

如今就读于都三中的陈庆红,在今年的一节体育课上,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急救知识。陈庆红自豪地说,“因为以前支教老师教过,全班就我一人知道。”

在陈庆红看来,除了巩固课堂知识外,从支教老师那里他还能学到课外的知识。“除了喜欢急救知识,我还喜欢物理实验和手工课。”陈庆红说。

9岁的刘莉莉则说,“我很喜欢音乐,老师会教我们唱歌,认乐谱和乐器”。

“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

回忆起今年的社会活动,队长刘毅仁称,他和队员们收获了很多感动。淳朴热情的村民们尽力为他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而且如果没有村委会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他们也没办法把活动办好。

刘毅仁告诉记者,7月15日一到步前村,他们就按照惯例,先挨家上门告知授课的事情,争取家长的支持。

樟坑教学点平日只有一名教师和12名学生,两间教室。等到7月18日正式上课这一天,眼前的情景让步前小学校长袁为民惊叹不已,教室里面坐满了学生,足足有100多名小朋友。

“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听取了步前小学袁校长的建议,人数控制在了80人,分成两个班。”刘毅仁说。

“我们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袁为民有些担心安全问题。

步下村党支部书记华福远受访时说,志愿队伍每年都会与上课孩子的家长签订安全责任状,村委会主动向县教育局提交申请,愿意与大学生一并担责。

刘毅仁则说,村民们这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呢?

村民曾凤的孩子今年9月开始就该上小学二年级了,平时语文成绩不是太好,大学生来到这里可以帮孩子复习,“把孩子交给他们,我很放心。”

空闲的时候,大学生还会帮村民干活,“有一天下午,看到他们在清理渠道。”华福远对这群支教大学生赞不绝口。

“很感谢这群大学生,我们每年都会自发地为他们送上锦旗,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村民李连春说,希望这群大学生明年再来。

集体打地铺 学会了坚持的意义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还有酷热难耐的天气。刘毅仁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连电扇都没有。

“学校太小了,我们只能住村民家里。”刘毅仁说,“12个人住两间房,晚上都是直接打地铺睡。”

关于吃饭,他们则分为两人一组,一个会做饭的带一个不会做饭的,每天轮流做。

“因为没冰箱,赶集也只能买些易存放的蔬菜。”彭秋梅回忆说,“我们每天早上轮流下山买早餐,来回需要走40分钟,买早饭的同学一般5点半就会起床,其他人则大多是6点起床洗漱、吃饭。”今年刚19岁,开学就要上大二的彭秋梅说,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村里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7点不到就会来到学校。

彭秋梅说,村民对他们照顾有加,接送孩子时,都会带一些菜给他们,“后来,我们都不用去买蔬菜了。”

早上8点开课,中午11点半放学。支教学生中午吃完饭,稍微休息后,下午3点又要上课,一直上到5点。“后来因为天气太热了,下午便没有再安排上课了。” 彭秋梅回忆说。一天的课程结束后,通常还会有孩子留下来问问题,他们也会安排一些小游戏。

忙完一天的事情,晚饭有时要拖到晚上九十点钟吃。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收获满满。大学生们说,他们更懂得坚持的意义,在这里,凡事都要靠自己,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习惯了在校当“学生”的他们,在这里成了老师,管起了“学生”,这也使他们变得更有耐心。

采访结束时,李卉芳发来一条信息:支教活动从2010年开展至今,期间华农在村小成立了社会实践基地,村小的土房子也因为多方关注焕然一新,这一切得益于学弟学妹们持续的爱心和热情,樟坑村民们对支教团队的接纳和支持,以及各界志愿者们的无私帮助。

“放心,明年还会有人来的!”支教活动结束时,大学生“老师”坚定地对孩子们说。

  • 上一篇:专家解读江西新增20种鸟类
  • 下一篇:垃圾中转站用上“彩妆”,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