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崇义讯 (记者骆辉 通讯员李启峰)地处赣湘粤三省边陲、罗霄山脉腹地的崇义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3%。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县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在广泛开展调研、深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实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一条“绿富美”的发展之路。
保护绿水青山,需要顶住重重压力、突破层层阻力。在划定县域生态保护、水资源、耕地红线时,崇义县将50.15%的国土面积划入省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这个比例高出全省22个百分点,高出赣州市17个百分点。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给发展套上了“紧箍”。但县委的态度很坚定,“保护是根本、是基础,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不止于此,崇义县不断自我加压,相继推出一系列保护生态的举措: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严守县内生态公益林面积94万亩底线;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把饮用水源地周边林农自留山地和集体林地转化为生态公益林;持之以恒保护上堡乡成片区的梯田群落,崇义客家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阳明湖作为赣州市中心城区应急水源地,一度有300多家水上餐馆、渔业养殖户,不仅给通航带来不便,还影响了阳明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持续开发,威胁着赣州市中心城区应急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该县对沿湖3个乡镇、16个行政村实施水面整治,专项治理渔棚、网箱、水上餐馆。半年后,阳明湖再现“一湖清水”。随后,更多着眼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的环境整治“组合拳”打出:争取环保专项资金4.9亿元,实施土壤修复等20个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投资2.2亿元,实施大江流域过埠镇生态功能提升与综合整治工程;率先在赣州市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依法取缔73家县内流域无证非法小矿产品加工厂,关停45家竹木加工厂和砖厂,拆除畜禽养殖场709家,拆除小水电12座。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治理,换来的是更绿的水、更青的山,还有广大群众的点赞、上级部门的肯定。“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怎么说得过去,一定要 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好路子。”在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崇义县提出“走生态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幸福崇义”的整体思路,一幅“绿富美”的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发展第一步落子全域旅游,崇义县正在下一盘旅游发展“7+2+1”格局的棋:7大景区、2个旅游休闲度假小镇,最终串珠成链为一个旅游县城。激发旅游的催化裂变功能,推动“旅游+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体育产业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形成;规划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阳明文化主题公园,承办了第十八届中国明史学会年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打响“阳明之城、王学圣地”品牌。
在打造全域旅游品牌的同时,崇义县还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崇义县完成生产总值41.13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总收入7.30亿元,同比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8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6元,同比增长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