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记者来到万年县石镇镇中洲村委会下孙自然村,领略了这个去年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的古村原生态的自然之美。早在10年前,这里的村民都已搬迁到河对岸,村里已无人居住,剩下300栋房屋饱经沧桑。
村中老建筑 本报记者徐黎明摄
移民搬迁 留下300栋老屋
中洲岛位于石镇镇北部,属乐安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下孙自然村就建在这块沙洲上,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地势低洼,每到汛期,该村农田十年九涝。
经历了多次水淹,当地政府决定对该村进行整体搬迁,全村搬到了河对岸。此后的下孙自然村,再也没有人居住,留下了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式建筑。“下孙古村是当时中洲公社的所在地,那时候的中洲公社可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汪庭金说,当年,中洲公社有两座砖瓦窑,一家预制板厂,还有农机站、建筑队等,每年创利润1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了不起的集体收入。
在村中央,两栋具有时代烙印的建筑伫立着,房前屋后长满杂木。村干部汪庭金介绍,西侧的是原中洲人民公社办公楼,东侧的是俱乐部兼基干民兵连办公室,设有武器仓库。两栋主楼的旁边,有当年的供销社、招待所等。
由于无人居住,下孙老村的老房子无人管理,历经风吹雨打,渐渐残破不堪,有的濒临倒塌。
“古村落再不保护起来,不出5年,就要彻底从眼前消失了。”汪庭金说。
拯救老屋 启动保护开发工作
石镇镇党委委员柴福选介绍,老百姓搬迁后,原来居住的房屋就一直闲置。近年来,经常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前来探幽,用镜头记录古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2017年8月,省住建厅公布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下孙老村赫然在列,并被挂牌保护。专家称,下孙老村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虽然有些破败,但村落格局保存较好,历史环境要素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不久前,为保护濒临消失的古村落资源,石镇镇启动中洲下孙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
据介绍,由石镇镇政府引进外商,与农户签订合约,投资兴建影视基地和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古村民居修缮与改造;景区内道路及水电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建设一个建设规模100公顷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一个游客服务中心及服务配套设施;新建一条县城至中洲岛的旅游公路,按省一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
本报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