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宋思嘉
细心的市民发现,近年来在城市餐饮行业当中,土菜馆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尤其是每逢节假日往往是一席难求,跑火得很!
土菜馆缘何成了消费者眼里的香饽饽?近日,记者走访南昌市数家土菜馆了解到,店家打的土菜招牌,就是指农家菜,是以传统方法养殖的禽畜、种植的蔬菜为原材料烹制的菜式。通常情况下这些土菜的原料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施用农家肥、自然喂养。
“土味儿”吸引消费者
10月15日傍晚,记者走进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某土菜馆,抬头望去,门口招牌上“土菜”二字格外显眼;店门口的白墙上挂着草帽、蓑衣和两串干辣椒。走进大厅,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用玻璃隔成的透明厨房置于中间。
店内食客如云,人声鼎沸。正在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刘虎与记者聊了起来。“‘舌尖上的安全’是人们心里的痛点。”刘虎说:“由于有些蔬菜、水稻过量施化肥,打农药,吃起来是饭不香,菜无味。而土菜用的是农家肥,吃得安全健康,味道也好。”“我是农村长大的,吃到土菜,找到了小时候的记忆。也许,这就是乡愁吧!”隔壁桌上的蔡小栖感慨地说。
10月16日12时许,记者来到新建区某土菜馆,店内的食客坐在木板凳上大快朵颐。“这里的‘土菜’吃起来蛮爽,价钱也不贵。”市民熊立明说。在走访几家土菜馆时,几位顾客异口同声地对记者说,常吃农家菜,让繁忙的都市人找到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原料供应“纯土味”瓶颈
土菜馆中色味俱佳的菜品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而土菜作为土菜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货真价实、数量充足呢?
新建区某土菜馆老板直言不讳:“我们菜馆里的‘土菜’一部分是在附近乡村订的,但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只能到农贸市场买大棚蔬菜,大棚蔬菜品种丰富,但味道比‘土菜’还是差不少。”
10月1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新建区长 集贸市场,佯装成土菜馆的采购员,与一位王姓摊主谈“生意”:“你卖的是正宗‘土菜’吗?”“我这都是大棚蔬菜,品种全数量多,这附近有不少馆子店都是我的长期客户。现在农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哪有那么多劳动力种菜?我的客户里就有一家土菜馆,他们每天在我这进1000多元的蔬菜。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别的摊子问问。”随后,记者询问了其他几位摊主,印证了王姓摊主的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土菜馆经营者坦承,他店里的75个菜品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菜是“土菜”,相比于肉类,最缺的是土蔬菜。“我们店里的肉都是在农户家订的货真价实的土猪肉。现在的客户嘴可‘刁’了,毕竟我们还是土菜馆,没点土味也不行,我们也愁闷。”
需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作为餐饮市场的新兴“宠儿”,大量的土菜馆难以做到“名副其实”,最大的瓶颈还在于原料供应量远远小于需求量。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出路在于建立稳定的土菜供应链。”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贺浩华说:“乡村振兴须抓牢产业振兴这个核心。现阶段,我们要抓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的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产业集群化的土菜供应基地。”
新建区某土菜馆经理陈燕说:“引导扶持农民种植土菜,养土鸡、土猪等,培养一批以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业的职业农民,既可保证土菜馆的需求量,也可降低成本。”
几家土菜馆的“馆主”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扶持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与农民联手建立土菜种养殖基地,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和土菜种养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土菜产供销一体化的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