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数字创意产业有三个核心要素:第一技术,第二内容,第三传播。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人工智能等构成了我们目前的科学前沿。从内容角度看,人类历史沉积的文化资源,以及当下正在发展的创意设计,都为我们的数字生态圈提供了充分的内容支持。从传播角度看,新媒体以其前所未有的交互性、融合性与扩展性,为我们现代的生态产业圈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保障。(本报记者 黄继妍整理)
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廖春元:VR和AR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AR是“活见鬼”,把虚拟的东西带到真实的世界里面。最简单的场景是在手机上。手机识别真实的物体,知道空间位置,然后将虚拟内容叠加在上面。本质上来讲,AR本质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是把人增强,变成一个“钢铁侠”。VR是“白日梦”,强调的是虚拟这部分,把人从真实世界带到虚拟世界里面,你很多操作跟你当前的状态是没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戴上VR眼镜以后,看不到周围的场景,可以操控飞机,但现实中大部分人是当不了飞行员的。(本报记者 黄继妍整理)
0glass(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苏波:AR+智能制造、AR+工业,都是在做智能工具。当下,AR就相当于机械工程师的扳手、电子工程师的万用表。如果这个工具我们做不好,就是不可能往前走。今年AR行业的日子都很难过,不是在低谷,只是在做俯卧撑,会起来的。但是,没有找到应用场景、没有真正解决客户痛点的AR企业,我相信下一年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可能会“死掉”,今年已经“死掉”了一批。所以,我们要认清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逻辑和规律,找准定位,不能乱打“鸡血”,AR技术在当下一定要把工具做好。(本报记者 黄继妍整理)
国家网络文化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高东旭:VR的标准化,对于内容的规范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建议江西的政府和相关机构,积极地参与到VR行业标准的建立中,与国家相关的标准化组织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到从硬件开发到一些顶端技术的标准制定过程中,真正地通过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争取把江西的标准作为中国的标准、作为世界的标准。(本报记者 游 静整理)
美房云客联合创始人万涛:VR/AR是非常好的技术,它给文化一个附加值,给我们自身一个附加值,实现技术反哺生活。在旅游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因为游客对文化的不了解,体验度是不高的,VR/AR能够在现场实时地复原历史知识和背后的故事。所以我很期待,下一个旅游的元年从深挖文化的灵魂开启。能够带来文化领域革命性发展的技术手段,必然是VR/AR技术。(本报记者 游 静整理)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首席专家、VR/AR实验室资深高级工程师黄林轶:从我们调研结果看,目前VR产品关于事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过于投入而引发的碰撞和摔倒。消费者吐槽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先是不清晰的问题,二是内容少的问题。第三个是产生眩晕感,这与疲劳有关。这都是我们这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 黄继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