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10月24日,是第九个国际淡水豚日。当日,“共建鄱阳湖长江江豚幸福家园――第一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在南昌举行。记者从论坛中获悉,为保护长江“微笑天使”,我省已建水生生物保护区35个,面积约23万公顷。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殷战等专家学者,为保护江豚献计献策。
【行动】
全省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35个
长江江豚是我国长江特有的鲸类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水中大熊猫”。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
据省政府副省长胡强介绍,近年来,我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努力守护好江豚栖息的家园。目前,全省已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35个,面积约23万公顷。
同时,严格落实禁渔制度,启动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江豚保护初见成效。根据《长江流域渔业生态2017年公报》显示,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已占长江流域江豚总数一半以上。
【保护】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表示,为保护好江豚的家园,保护好“一湖清水”,我省水利部门不断加大鄱阳湖的保护力度,先后编制完成江西水资源保护规划、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长江经济带取水口入河排污口布局规划等。
罗小云还表示,我省水利部门还将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施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
建立以保护区为核心救护体系
论坛上,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也表示,如今的鄱阳湖,已成为长江江豚的“幸福家园”。
为保护好长江江豚饵料资源,我省持续深化渔业执法“亮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毒炸等非法捕捞行为。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查获违法捕捞船数576艘,查获电捕鱼案件数823起,查处非法捕螺船数54艘;行政处罚案件545件,刑拘人数64人。同时,坚持把增殖放流工作作为改善江豚饵料资源的重要手段,连续5年,每年向鄱阳湖投放鱼种超亿尾。
为保护好长江江豚生存地,2004年以来,我省还规划了6800公顷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已成了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
同时,不断加大保护长江江豚的宣传,也提高了民众保护意识。据统计,我省非法捕捞线索和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遇险信息有60%以上均来自群众电话举报或反映。
我省还将加快建立鄱阳湖长江江豚监测救护研究中心、鄱阳湖长江江豚研究中心等机构,并争取尽快设立长江江豚保护管理专项资金。
【专家】
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
针对如何共建鄱阳湖长江江豚幸福家园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对整个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指出,长江江豚是小型齿鲸,繁殖率较高,在湖北天鹅洲故道保护区内,成年雌性的繁殖率为100%,而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繁殖率也接近80%,限制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较高。非法渔具的使用及过度捕捞、无序挖砂、航运发展和水污染等人类活动,威胁着长江江豚的生存,甚至造成江豚意外死亡。
因此,要保护好鄱阳湖的长江江豚,最关键的出发点是要应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修复概念,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实施鄱阳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境的恢复,最重要的措施是要加强人类活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