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炼好发展“点金石”

时间:2018-11-06

钱学群 本报记者 刘佳惠子

提升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管理水平,推进开发区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何处着手、效应怎样?樟树工业园区用生动实践交出了漂亮答卷:连续7年登上江西省先进工业园区“光荣榜”,并一度在综合考评中名列省级工业园区榜首,成为全省产业特色最鲜明、发展态势最强劲的省级工业园区之一――

全省107家各级各类开发区,发展热火朝天、你追我赶。樟树工业园区是其中的佼佼者――“七战七捷”,表现突出。2011至2017年,樟树工业园区先后7次将“江西省先进工业园区”称号收入囊中,并在2016年度全省工业园区综合考评中,列省级工业园区榜首。

樟树工业园区不仅跑得快,还是“长跑高手”――2012年,在全省各类各级开发区中排名第20位,2017年前行至第12位。从综合排名看,樟树工业园区将接近一半的国家级开发区甩在身后,“小个子”显示了“大实力”。

樟树是久负盛名的中国药都、名酒之乡、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和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药、酒、盐、金“四花齐放”、四业并举。樟树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何林仔说:“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为我们园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点一:绿色发展是总要求,对安全环保压力大的产业,控制规模,提升质量

在樟树工业园区采访,总为他们取舍抉择的眼界和定力所打动。

在一般人眼里,化工产业就是污染的代名词。可在樟树工业园区不一样――由于构筑了上下游生产的生态关联,企业的生产废料,可就地循环转化为企业生产原料。当地盐化工带来的,既有高效益,更有环保安全。

盐化工基地管理办公室干部皮建彪举了个例子,蓝恒达公司生产的氢气,作为科海集团生产的原料,其成品又成为隆源化工生产有机颜料的一种原料。通过有意识地引进配套企业,促进上下游企业链接,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提升了盐化工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率。

这种对绿色和效益的追求,是现实,更是情怀。唯因如此,更显坚定。

樟树工业园区的“两园一基地”,大都处在中心城区周边。推进“两型三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急迫、更重要。“绿色发展是总要求,高效益是硬道理。如果说樟树工业园在发展中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经验。” 何林仔说。

樟树市盐资源储量高居全国第四,经济价值巨大。不过,对樟树工业园区来说,传统盐化工产业曾经是一柄“双刃剑”――产值超百亿元,效益喜人;忧的是安全环保压力大。

樟树的抉择是:在“精”字上做文章,适度控制规模,提升发展质量。

《江西樟树工业园区项目入园管理办法》中,第一条就是:“新引进的盐化工项目,必须是投资规模大(3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经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安全环保有保障的重大项目,其他盐化项目暂停入园。”

园区管委会经济运行科科长习少武表示:“凡是不符合标准的一律拒绝,其中不乏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尽管申请入园企业“踏破门槛”,但2015年后,樟树工业园区再未接纳一家盐化工企业。

对盐化工产业存量,樟树市对现有企业进行严格的安全环保整治――以真空制盐为基础,以“化工之母”“两碱(纯碱、烧碱)”化工为龙头,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延伸,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打造循环产业体系,实现盐化工产业高效发展。

2014年,园区投资260万元,建立了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这在当时省内开发区中并不多见。

今年以来,樟树工业园将重点放在废气的监测和收集处理上,在各企业布点安装气味监测装置,并将数据连到监控平台。此外,还准备购买环境第三方监理服务,引进“环保管家”。

倒逼作用十分明显――自2015年开始,园区企业纷纷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赣中氯碱公司通过采用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锅炉节能技改、液态卤水加工生产烧碱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卤水直接利用率在九成以上,仅此每月就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45万元。目前,该市七成规模以上企业废气、废水、废渣回收率在90%以上,每年累计实现节本增效1300多万元。

园区协管环保工作的万玲欢说:“最直观的体现,是接到的投诉大大减少。”

看点二:智慧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的飞跃上

一个县级市,敢于从财政拿出近千万元资金,激励园区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智能生产,撬动企业资金4.2亿元投入设备改造,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胸怀与眼界。更可贵的是,樟树工业园区的智慧化,不仅体现在“机器换人”、智能生产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的飞跃上。

创新,成为驱动园区智慧化发展的强力引擎。

刚刚结束的樟树药交会,让与会者印象深刻的是,药交会开幕当天,“互联网+药交会”交易额就突破20亿元。

创新是活力之源。樟树市是驰名中外的“中国药都”,药业是樟树市最负盛名、最具竞争力、总量最大的产业,并成功跻身全国百强产业集群,其产业体系之完善、产业链条之完整,在全国独一无二。

樟树药业的强,根子在创新――樟树工业园区药业产业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属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达2000余人;拥有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2018年,樟树市医药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

仁和集团是樟树市医药企业的“龙头”,其连续7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并不偶然。集团党委书记许国雄介绍:“集团每年拿出3%以上的销售收入,加快新药研发和引进以及二次开发。”2017年,仁和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宜春市首家百亿元企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群雄并起、万马奔腾,樟树医药方显火热与繁盛――

天齐堂药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居全国重要饮片加工企业前5强,位列全省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第一;

五洲医药不仅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医药物流项目,其智能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也在全国同行内领先;

仁翔医药引进德国先进设备组建药品智能多穿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投资220亿元的药都科技产业园、投资80亿元的药都创新创业园以及投资105亿元的中国药都・岐黄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樟树药业加速向千亿元产业迈进……

如果说,创新让樟树传统医药产业焕发出迷人的青春力量,奠定了药业作为樟树“首位产业”的基础,那么,樟树金属家具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依靠的同样是活跃跃的创造力。

走进光正集团生产车间,激光切割机、数控冲床、机器人焊接器等数十台全自动生产设备一字排开,工人轻点触摸屏操控设备,一块块钢板原材料经过开平、剪切、折弯、喷漆等数道工序加工成型。

集团副总经理熊晓阳曾长期在工业主管部门工作。他说,光正集团成立之时,有五六十家同类企业竞争,好比“狼群中抢食”。通过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光正在智能化产品上做文章,借助信息化平台抢占市场的制高点。短短几年间,光正拿下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金字招牌”,从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

资料显示:樟树市现有金属家具生产企业16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家、小巨人企业1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强。

从地地道道的农民“草根”经济,成长为继药、酒、盐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金属家具产业集中诠释了樟树工业园区的发展智慧。

看点三:提升服务水平的核心在于体制机制创新

“争做企业‘勤务员’‘店小二’”――话挂在嘴上,还是扑下身子干,效果完全不一样。

园区内的江西齐仁堂中药饮片公司,收购园区内一家企业的厂房用于生产。不过,由于收购地块与两家印刷企业相距不远,一直不能办理企业环评手续。

樟树工业园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主动服务、积极协调,为该企业在药都科技产业园医药区提供20亩土地用于新建厂房。

不让“药”与“污”为邻,体现了樟树工业园区的优化布局;服务主动、出手快,体现的则是服务意识。

着力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过程、精细化的“保姆式”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在审批、开工、投产等各环节的难点问题,樟树工业园区孜孜以求、不遗余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优化服务的“提速器”――10月16日,江西利康米业有限公司办理抵押登记业务,按照“一次办好”的运行机制,该公司当天就办结抵押贷款700万元的抵押登记手续。

体制机制创新是服务方向的“校准器”――樟树工业园区认真研究谋划和协调处理开发区的定位、布局、体制机制、转型升级、要素保障等重大问题,在更高层次上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为优化布局、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2012年,我们将辖区内的三大工业聚集区优化整合,统一纳入樟树市工业园区管委会集中管理,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基本架构。” 何林仔说。

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密集出台。为了提升单位土地产出率,《项目入园管理办法》对新引进项目提高了门槛:投资强度在每亩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在8万元以上;容积率在1.0以上,非生产性用房占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不超过7%。

对“高产田”和“低产田”进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全力支持赣中氯碱、晶昊盐化和金鹿油脂等企业“退城入园”,并鼓励优势企业对散小弱企业及“僵尸企业”兼并重组。际海制冷收购了园区内的“僵尸企业”盖特方向机,通过“腾笼换鸟”,产生了每年200多万元的税收。

全力打造产业承载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研发设计平台、孵化创业平台、会展交易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外贸出口平台、教育培训平台、药材初加工平台先后建立。目前,园区还有“三大平台”正在筹建,包括药材储备平台、国家级的产品检测中心和集中供热平台,建成后,可以大大提升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水平。

“两型三化”是“点金石”。今年1至10月,园区新增天思生物、万仁安生物、共创医药等入园项目35个,新增签约资金97.57亿元。

思考:不解决人才问题,好的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樟树工业园区的雄心让人赞叹。何林仔介绍,园区定下了近期发展的“小目标”――到2021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升格为国家级园区。

不过,困扰何林仔的难题,是人才紧缺。这一难题,也是困扰、制约全省开发区发展的瓶颈之一。

从企业发展看――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不足,特别是高端顶层人才、基层技术人才和流通销售精英缺口巨大,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产品低层次、低品位、低价位,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从园区管理看――干部的专业化水平还很难适应园区高速发展的需求。他举例说,省政府要求近期把一些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园区,涉及几十个部门100多项审批事项,“这本来是件好事,赋予园区一定权限,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不过,以园区现有的干部力量和专业人才,“很难承接得了”。

何林仔有些担忧地说:“不解决这个问题,园区干部、企业专业水平不到位,好的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专业能力和眼界有很大关系――管理者是不是对全球产业现状了如指掌,能不能站在产业制高点思考问题、规划发展、制定决策,决定着园区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为经常有机会走出去交流、学习,万玲欢接触先进地区的经验较多。她毫不讳言地表示,对标先进地区,专业环保人才缺乏,很多园区的环保工作还有较大差距。

让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同样需要人才支撑。何林仔说:“我们希望更多地打造一些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覆盖面更广的服务,特别是研发、设计、监测方面的国家级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跟樟树药、盐、金这三大‘国字号’产业相匹配,才能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要求相匹配。”

人才储备的厚度决定开发区成长的高度,推动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依靠园区自身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缓不济急、难收成效。突破人才瓶颈的方向在于培育、引智并举。当务之急,要围绕首位产业积极引进国家级中医药人才、省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药人才、医药电商高端人才、管理及销售高端人才,鼓励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担任顾问等多种形式,助推樟树医药产业发展。

【记者手记】

“两型三化”是基础提标提档是要求

开发区是江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园区,进一步加快开发区“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行动,是推动开发区健康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关键切入点,是实施工业强省的主要抓手,是实现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绿色化是发展总要求,智慧化是提升效益“强引擎”,服务化是动能“转换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既是开发区发展的起点,也是发展的底线。推进“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既要明确方向,更要突出重点――

科学规划,是“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的前提。要从各种规划源头开始落实“两型三化”理念,专项规划必须以此为依托进行蓝图布局;从项目布局、签约、建设、投产,各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两型三化”理念、规划,不讲情面、不搞变通。

做强做大产业,是实施“两型三化”园区管理目标提标提档行动的核心。要千方百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首位产业集聚,放大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以强化关联度为要求精心打造产业链,强力推进低碳产业项目建设。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制定发展激励措施,建立有效的服务配套体系,在强化绿色转型中发挥好政府管理、政策引领作用。

“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从字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以绿色化为例,其涉及的领域覆盖清洁生产、防污治污、节能减排、资源集约利用、循环经济、设备改造、工艺提升等方方面面。越是繁琐复杂,越见天地广阔,越显潜力无穷。

“两型三化”管理目标提标提档是对开发区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开发区坚持绿色发展、集约发展、智慧发展,提升效率效益,全面增强重点园区的承载力、吸纳力和带动力。只有这样,循环、可再生、绿色、和谐等生态元素,才能具象为前景广阔、蓬勃向上的新兴产业未来。

  • 上一篇:1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农民致富
  • 下一篇:个人进境物品本月起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