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久雄 成晨阳 本报记者 练 炼
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县级“国家森林城市”,连获九江市乡村振兴战略“春风行动”和今年第二季度九江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排名“双第一”,承办九江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武宁自2017年开展“美我武宁,净我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来,亮点频现,成效明显。
“全民参与,百日攻坚,争创全省最干净县之一。”近日,武宁县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第三季度总结暨百日攻坚“净化”行动及“三线”整治提升推进大会,县委书记杜少华再发动员令。
覆盖千家万户,推动“全民向美”
城乡环境覆盖千家万户。武宁县在环境整治中,政府主导之外始终注重发动群众“全民向美”。
整治启动前,政府着力引导民意。武宁县在确定整治项目时,先发布信息让群众关注,然后把群众对实施该项目的支持度作为重要考量,以此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群众有意即立动,群众无意则说动,干部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甫田乡老虎帐村是浙江移民村,村民顾虑会把“浙江因子”整没了而抵触整治。为此,包村干部扎进村里,做宣传、听意见,编制了“一个乡村,两种乡愁”的整治规划,把浙江移民文化融于其中。很快村民同意开工整治,把老虎帐村建成了全市环境整治现场会看点。
整治推进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心怡水湾小区366户防盗栏窗1个星期就全部拆除,1个月完成了“三大清理、四改工程、五项提升”,居委会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城区还建立24个单位社区“心连心”联合党支部,以单位党员干部带动社区普通居民,网格化承包整治责任片区。在农村,则充分发挥“五老”和理事会的作用。罗坪镇关山村南冲村小组成功打造成305省道上的一个亮点,得益于理事会成员带动村民,不仅主动无偿拆除猪栏鸡圈,还不断促共识、凝人心、改乡风。
创建旅游示范,推进“全域同美”
一年多来,武宁城乡环境整治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全面开展,“全域同美”。
地上,清杂除垢治污。今年前10个月,城乡共拆除违章、破危建筑和红蓝皮棚80.03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垃圾2.56万处2.39万吨,“牛皮癣”14.48万处;美化建筑外立面81万平方米。城区“面子”和“里子”一起“双修”,改造提升精品小区,新建了建材大市场和建材集中加工区。220国道和305省道境内140余公里长两条公路线,分别打造成“幕阜风情”“九岭风光”美丽风景线,完成沿线7个示范村庄和22处景观点建设。
山上地上,护绿增绿。建立推行“林长制”,落实442名林长担起护绿增绿责任。同时,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全民参与绿化。近两年,山上增绿6.6万亩,地上种树、种草绿化178万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达到75.49%。
水上清污。大小流域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城区改造实行雨污分流,园区实现工业污水处理排放。引进国企实行大水面开发,一面增殖放流,一面清理散养滥捕筏钓。
攻坚克难把整治推向深入。新宁镇恒武养猪场规模全县第三,但位于禁养区。去年,县、乡、村和有关部门联动,关停了该养猪场。随后全县关停或搬迁养殖场36个,规范整改养殖场61个。
探索长效机制,实现“全程净美”
年过五旬的罗坪镇长水村民翁盛林,每天巡山10公里,巡河1公里,清扫进村公路2公里,保洁1个村小组,每月有1800元工资,高高兴兴当起了“生态管护员”。该县统筹资金,整合人员,在农村推行“生态管护员”。收入的提高,让全县800名“生态管护员”全域、全程有效担负起长效管护农村环境的职责。
武宁县探索长效机制,保障集中整治完成后的环境长期管护,实现“全程净美”。
对于城区,武宁建立环境整治“心连心”联合支部片区责任制和督查考核制。单位联合社区,从小区、市场到街道全域,从突击整治到日常管护全程,出钱出力“领养”责任片区,成为城管、环卫、物业之外的城市环境日常管理队伍。县中心工作督查组每周对各“心连心”联合支部的“领养”效果进行一次考核排名通报,促进“领养”落到实处。
近日,武宁县有市民敲锣打鼓将印有“执政为民办实事,小区提质换新颜”的牌匾送到县政府,感谢政府让他们小区环境发生可喜变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环境整干净,政府赢民心。”对此,武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广松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