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环境优劣事关生活品质。自2016年1月起,景德镇市投入重金陆续对市区21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整体环境明显得到改观。
然而,近半个多月当中,记者发现,景德镇市区有数家农贸市场已享受了由市财政补助的大笔改造资金,却无经营资质,堂而皇之照常营业,未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理。此外,商户与市场经营者之间发生矛盾或纠纷时,面临“投诉无门”的尴尬。
证照注销逾2年仍在经营
地处景德镇市城乡插花地带的黄泥头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较突出,常受到市民投诉。记者了解到,该市场产权单位系景德镇市益民房地产有限公司。该公司申报的黄泥头综合大市场项目于2003年获得立项批复,项目建筑总面积13430平方米,其中5744平方米用于黄泥头农贸市场经营。2005年12月,黄泥头综合大市场有限公司向景德镇市工商局正式注册并办理营业执照。
《景德镇市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对符合申报条件进行整体改造或部分改造的菜市场项目,改造标准在800元/平方米以下(含800元/平方米)的部分,由市财政、业主按8∶2的比例分摊,即市财政承担80%,产权单位承担20%。黄泥头综合大市场依规获得市财政近400万元改造补助金。2016年9月,景德镇市商务局官网曾发布公告,黄泥头菜市场改造已通过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共同组织的验收小组验收。
令人不解的是,黄泥头农贸市场改造通过验收后,所属单位即黄泥头综合大市场有限公司却于2016年11月9日向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注销了营业执照,此后2年多该市场处于无证经营状态。
全面清理排查经营资质
12月3日,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就记者反馈的情况,开展了立案调查,对黄泥头综合大市场无证经营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此后,该部门受理该市场重新办证过程中,就其提供的相关办证审批材料进一步调查核实,于12月17日重新办理了“黄泥头综合大市场有限公司”执照,营业期限为长期。自此,黄泥头农贸市场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就景德镇市区其他20个农贸市场经营资质情况,景德镇市和珠山区、昌江区两级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进行全面清理排查。经核查发现,昌江区的园林农贸市场、古城农贸市场也存在“无证经营”行为,而珠山区新德园农贸市场开办者则存在超范围经营,目前已被责令整改。
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冯辉向记者介绍,园林农贸市场系消防验收尚未通过,无法办理营业执照,正处于整改中。而古城农贸市场归属古城村管理,摊位暂时免费开放,商户均为该村村民,村委会只收取村民少许卫生费用,系非营利性农贸市场,因这些“特殊性”,该市场不用办理营业执照。
农贸市场监管主体不明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目前景德镇市21家农贸市场大部分系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则为两区政府新设立的市场经营服务中心。
令人尴尬的是,景德镇市区21家农贸市场经营者仍是市场“源头”管理的主体责任人,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并为商贩划定规范的摊位。包括黄泥头农贸市场在内,部分农贸市场均“粗放式”管理,注重摊位收费而疏于管理。两区市场经营服务中心虽加大对市场内环境秩序的劝导和治理,但因没有执法权,劝导效果甚微。而市场和质量监管、城管、卫生、消防等执法部门各管一块,未能同步跟进监管,致使农贸市场乱象反弹较大,管理难度升级。
据了解,农贸市场存在的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确,“谁都管谁都不管”等问题比较普遍。景德镇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发放执照、食品安全、打假维权等行政管理;商务部门职责是做好市场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城管和环卫部门的权限主要是对街道管理,对农贸市场内部管理基本无权限,这导致农贸市场管理权限模糊,几乎成为真空地带。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景德镇农贸市场管理提升年,市政府明确要求市商务局严格考核监督,对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进行通报。珠山、昌江两区应按照“双创双修”工作要求,加快改革农贸市场监管体制,推动城管、环卫等部门进驻农贸市场,开展联合执法,加强监管力度,创新管理手段,提升农贸市场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童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