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俊 熊婷婷 本报记者 练 炼
近日,记者走进九江市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沙子墩社区,闻讯赶来的群众把记者团团围住,自发地作起了介绍:“社区帮我们把小区搞得这么好,大家感觉像搬进了新家。”这些出自老百姓口中的大实话,正是近年来浔阳区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脱贫解困、“三城同创”、棚户区改造三大惠民工程所产生的“暖城效应”。
脱贫解困凝聚民心,让城市传递温暖
作为全省首个城市精准扶贫试点区,浔阳区坚持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全面落实保障政策,提前全面铺开城市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到2020年城镇贫困群众与全区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该区研究出台了城镇精准扶贫系列文件,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并发动群众全面参与,认真摸清底数,建档立卡,确保帮扶对象“一人不漏、一人不错”,全区共审核认定贫困户1811户2920人。同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领导干部带头帮扶、单位挂点帮扶、党员结对帮扶、代表委员帮扶、购买服务帮扶等七项自主性措施,在全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镇精准扶贫工作网络,统筹解决好困难群众住房、就业、保障等问题,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三城同创”汇聚动力,让城市流淌幸福
今年以来,浔阳区积极响应九江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召,实施“三城同创”为民服务工程,结合长江“最美岸线”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同步开展,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净化市容市貌,提升市民素质,千年古城迸发出蓬勃生机。
卫生整治换新颜。该区编制居民健康素养66条、重大疾病防控等五大内容的宣传折页和宣传画;做好集贸市场的卫生工作,指导各社区充分利用“五栏一室”,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开展市容环境、“六小”行业等五大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针对辖区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居多的现状,通过组织志愿者、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等形式清理卫生死角。
文明花开漾新风。该区高位推进文明创建,创新推进样板打造。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创建一线,带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牛皮癣”治理、文明劝导等创建活动,推动成立业主委员会124个,组建志愿服务队414支,印发《市民手册》11万份,20个创建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包含背街小巷、商业大街、农贸市场的整治等。目前,已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并切实解决了棚改工地生活垃圾清理、江洲菜场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等一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
文化聚力添新彩。2017年9月,该区投资约2亿元启动了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历史建筑修复、路面改造、地下管网改造等。历时一年,通过改造现有沿街建筑外立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了九江开埠文化体验街、老城新境风貌街、品质生活展示街和都市休闲示范街。
棚户区改造惠民生,让城市彰显魅力
“多年生活在老旧的平房,阴暗潮湿,一直期待棚户区改造,现在赶上好时候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近日,家住甘棠街道李家垅社区的许玉珍高兴地说道。她是李家垅棚改项目第一批签约的被征收户之一,刚开始对征收政策不太了解,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耐心地讲政策、解心结,最终帮助她打消了顾虑。事后,她主动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近年来,浔阳区坚持以民生情怀推动棚改工作,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政策咨询、矛盾调解、诉求表达等渠道,为群众提供房屋租赁、组团看房、腾房搬家等“保姆式”服务。从阳光操作着手,棚改项目部将安置政策、项目进度、签约情况全部上墙公示,使群众一目了然,让公平公正之风真正吹进老百姓的心里。
据悉,自2017年以来,该区已完成了1.39万户、110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棚改规模、棚改面积创历史之最,赢得了老百姓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