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铜鼓讯 (记者胡勇飞)从十多年前的部分禁伐,到2016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保障林农的生计?铜鼓这个长期靠山吃山的林业大县成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铜鼓共有林地208万亩,原有林农约10万人,2005年开始部分封山育林。截至2018年底,全县禁伐的林地超过林地总面积的80%,林木采伐量从高峰期的年10万立方米下降到不足2万立方米。世代靠伐木为生的林农如何维持生计成为人们的话题。
“利用生态优势,谋求转型发展。”铜鼓林业部门负责人说。在大 镇,记者了解到,正是因为较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林农对全面禁伐十分支持。从2005年开始,大 镇就在全县率先封山育林。为解决1.2万名林农的后顾之忧,镇里千方百计吸引外地客商创办基于生态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浙江引进的两家客商创办的万亩白茶基地现已颇具规模,采茶高峰期需要的劳动力超过万人。全镇还利用满山的竹笋进行深加工,吸纳500多名劳动力就业。
十多年的封山育林,铜鼓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从前罕见踪迹的野猪、老鹰、白鹤等也逐渐增多。生态的好转为发展绿色旅游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天柱峰和汤里旅游日渐红火,直接吸纳就业300余人。在天柱峰景区就业的张从成告诉记者,现在虽已不再砍伐林木,但自己在景区工作,爱人从事水面养殖,日子过得比以前滋润多了。
依托山林发展林下经济,是铜鼓实现绿色发展的又一成功之道。高桥乡花山村有山林4.9万亩。村支书胡爱庭介绍,全面禁伐后,村里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村民的安居乐业。花山村从2016年起成立了两个养蜂专业合作社,160余户村民参与其中,养蜂2800余箱;黑斑蛙养殖达30多亩,每亩纯利5万多元。养殖黑山羊、刺猬、鱼、牛等的农户也日渐增多。果木、中药材基地遍地开花,人均种植业收入超过4000元。
据统计,到2018年10月底,铜鼓全县养殖黑山羊4.87万只、牛4800头、家禽13.1万羽,分别比2016年底增长73%、37%和78%。目前,全县黄精、杜仲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2万亩,为2016年底的4倍。同样是“靠山吃山”的铜鼓,依靠不同的发展模式,在生态与生活和谐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