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定贫困村、深度贫困村,万载县赤兴乡皂下村的变化是深刻的:产业起来了,环境变美了,村集体增收了,吸引力强了。如今,皂下村成为宜春市的脱贫典型。
“大石盆”变“金窝窝”
皂下村四面环山,状如大盆。山上多石,土薄林稀。313户、1237人,人均耕地0.9亩,贫困发生率13.5%。
厚重的“穷帽子”,压在乡村干部头上。2012年,村里致富能人陈仕林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决心走产业脱贫路,多次带领村民到桂浙闽等地参观学习。
逐渐,“大石盆”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山上峡谷水清,可建自然景观;山腰林稀地多,可种多种果树;盆中耕地平整,可搞观光农业。“2015年,我们制定了五年规划,将皂下建成现代生态旅游村庄。”陈仕林说。
“发展产业,必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陈仕林介绍,皂下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资源,统一经营,合作社60%的收益用于村民分红。实现了“利益捆绑”,村民主动融入产业,投工投劳,产业快速推进。如今,合作社建成了1500米的峡谷栈道、2500米的葡萄走廊、200亩的四季花海、1500亩的水果采摘基地。2018年全年接待量达8万多人次。
“今年准备在峡谷上方建玻璃桥空中漂流,下面建水上乐园、儿童乐园。那时,蜜柚、杨梅等都可以采摘了,村集体、村民的分红将更多。”陈仕林说。
山上峡谷流瀑,山腰果树叠翠,山下花海 影。产业布局错落有致的“大石盆”,正变成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窝窝”。
“穷摊子”变“明星村”
皂下村,因为产业发展成为宜春市的“明星村”。
“都是领头人干得好。”说起村“两委”班子,村民陈集德感慨良多,“村干部一心为群众着想,做事公道,搞项目没收群众一分钱。这样的村干部,我们非常信任,愿意跟着他们干。”
2016年以前,皂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前年,村里将中央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拿出来,入股一家花炮厂。去年,将剩余的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建设皂下农庄,租给村民经营;在核心景区规划新建10间店面。2018年,皂下村还建成了扶贫服装厂,正式投产后,年产服装20余万件。
“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可以达到60万元,预计2020年能达到1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陈仕林信心满满。
“穷摊子”变成了“明星村”,皂下村为民办事底气足。休闲广场建起来了,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皂下小学教学楼建成了,给112名师生提供了高标准的学习工作场所。
陈仕林多次被邀请到市内外介绍经验。他深有体会地说:“皂下村以抓党建为突破口,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行集约化经营,从而带动了扶贫工作,带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变。”
“雁南飞”变“凤归巢”
皂下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54岁的陈集德以前在外务工,峡谷栈道开工时,他和一批村民回到村里参加工程建设。去年8月,栈道基本建成后,他和妻子在峡谷附近开了一家小商铺,卖些自制的山货,特别受游客欢迎。现在,皂下村新开了5家小商店、2家餐饮农庄。去年以来,这些商店、农庄营业利润超过200万元。
随着游客增多,山货销量也大增。采摘、晒制酸枣、野菊花、金银花、淡竹叶等,给村民带来了收入。
即将开工投产的扶贫服装厂、峡谷栈道、四季花海、水果基地等旅游项目也吸纳了部分村民就业。“所有项目运转成熟后,可提供450个就业岗位。目前,皂下50%的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全村42户贫困户已脱贫39户,剩下3户预计今年可以脱贫。”陈仕林说。
从“雁南飞”到“凤归巢”,皂下村的活力越来越强。产业的兴旺、三产的融合,使人们看到了皂下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胡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