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民生保障暖人心

时间:2019-02-19

本报记者 杨碧玉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

2018年,我省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集财政性资金约1600亿元,着重围绕就业和创业等八个方面,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全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4540.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1%,比2017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月12日,记者走访有关厅局和基层,感受我省在农村与城镇、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障和救助等方面织密织牢的社会民生“保障网”,感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制图:杨碧玉

脱贫解困,农村城镇全面兼顾

“自从村里有了脱贫帮扶工作队,我每年在村里黑木耳和黄菊丰收时都可去务工,按照女工一天80元、男工一天130元的工资计算,我家这项收入一年也有三五千元。”奉新县澡溪乡黄石村已脱贫村民陈电英说,村中36户贫困户,有8户可在村合作社务工10个月以上,其余贫困户每年11月可临时务工1个月,按照国家规定的“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简称“两不愁三保障”),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2018年初就脱掉贫困“帽子”。

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2018年省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8亿元,比2017年增长16.4%,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再提升、贫困村村庄整治和危房改造再推进等十大工程,重点聚焦全省269个深度贫困村,实现42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为做好兜底保障,全省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5元和350元。

贫困群众不仅在农村有,在城镇同样也存在。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江西,城镇困难群众的脱贫解困有了时间表――

2018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意见》,对全省88.61万城镇贫困群众进行系统帮扶,并把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5元。

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省民政厅印发配套政策。围绕到2020年实现城镇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省11个设区市、86个县(市、区)出台实施意见,打出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社会保险、基本住房安全保障、临时救助、社会帮扶等八个方面的政策“组合拳”,全面帮助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双管齐下

“有政策支持,我有信心把自己的‘太阳坑种养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今年42岁的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村民周溢聪高兴地说。周溢聪夫妇此前在外务工,2014年决心养天鹅,在获得县里创业担保贷款后,周溢聪的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拥有近千只灰天鹅,每年都有可观收入。

记者获悉,近年来宜丰县就业局积极帮助像周溢聪这样的普通农民就业、创业,根据其经营场地、规模、现状、发展前景确定创业担保贷款的数额,并组织多次“送岗入村”“送岗入户”活动。截至去年8月底,该县就为306户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03万元,带动就业、创业1760人。

2018年,面对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等多重压力,我省牢牢把握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计划,深入推进20个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企业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多渠道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5.32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的4.1%;城镇登记失业率3.4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6个百分点。

在去年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仍稳中有进。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8.9亿元,同比增长6.4%,直接扶持个人创业10.2万人次、带动就业36.7万人次;累计发放总量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3亿元;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平台196个,入驻实体9539个,直接带动就业6.78万人。

弱有所扶,织牢民生“保障网”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丰城市共有1.05万人按被征地农民身份办理了退休手续。近日,丰城市人社局按照部署完成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征缴工作。

这是我省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省以数据采集、信息比对、入户调查等方式,掌握全省人员参保底数,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特别是推进建筑、铁路、公路、水运、水利、能源和机场等行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截至去年底,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756.12万人次,较上年底增长2.1%。

织密、织牢社会民生“保障网”,不仅是全面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应构建起最底线的民生保障。

何为最底线的民生保障?省民政厅厅长刘金接称:“主要是保障孤儿弃婴、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衣食冷暖,对留守和困境儿童、留守老年人、家庭暴力受害人等群体给予必要的关爱或监护,发展慈善事业。”

据统计,2018年我省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部省两级福彩公益金4.5亿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580余个。目前,全省各类养老院增至1833家,床位16万张;持续、有效运营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增至6000余个。

为关爱保护儿童,全省去年建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50个;在全国率先开展孤儿区域性机构养育工作,九江、吉安、新余、鹰潭市率先完成相关工作;提高孤儿养育标准,机构、城镇社会散居和农村养育孤儿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00、800、730元;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监护责任,建立全省留守儿童健康档案43.4万份。

对于残疾人及生活无着人员,社会关爱也从未间断。我省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对47.4万困难残疾人、39.2万重度残疾人,分别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实施残疾人“福康工程”,惠及贫困残疾人300人次;推进6个设区市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建设,全年救助3万余人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展望2019年,我省在财政资金趋紧的形势下,仍将保持约200亿元增量,统筹安排1800亿元资金,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1件民生实事工程,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持续、更普惠!

“江西不是经济发达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方努力,开源节流,坚持办好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兑现了民生承诺,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赣鄱大地,让4600万赣鄱儿女充分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说。

  • 上一篇:赣企大步迈向资本市场 多方合力共助“映山红行动”
  • 下一篇:优生态 美环境 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