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奉新县上富镇港口小学老师和孩子们的身上,宽敞明亮的餐厅里,丰盛的饭菜飘出诱人的清香。这是该校近百名老师和孩子正在开心地享受着当地热心公益人士林修平、万小莲夫妇捐赠的爱心午餐,夫妇俩为山区教育播撒爱心的镜头已经在这所小学重现了六个年头。
■熊斌、信息日报记者陈国菊 文/图
林修平夫妇(中)与村民亲切交谈
孩子们在开心地享用免费午餐
致富后的港口村村民生活丰富多彩
冲破传统观念喜结连理
现任奉新县上富镇港口村支部书记的林修平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89年从东风中学毕业后就回到了老家楠木坑组务农。一年后,与在上富林场工作的姑娘万小莲相识。万小莲善良聪慧、心灵手巧,深深地吸引了林修平。同样,林修平的英俊朴实、吃苦耐劳也打动了姑娘的芳心,一来二去,两人悄悄谈起了恋爱。可好景不长,就在两人热恋时,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对声差点没把他俩的美梦砸碎。
当时,两人的家庭地位相差悬殊。万小莲的父亲是林场职工,全家人吃的是商品粮,算是“公家人”,而林修平家兄妹七人,又身处农村,过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生活。更何况万小莲不仅漂亮贤惠,还有一份吃穿不愁的工作,多少吃商品粮的小伙排着队想娶她,然而,万小莲“吃了秤砣铁了心”,非林修平不嫁。最终,两人冲破重重阻力,于1991年国庆节喜结连理。
忠孝两全齐心持家创业
林修平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五,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万小莲进了林家门后,吃的是家庭大锅饭。原本公婆对过惯了好生活的万小莲还有些担心,但万小莲上敬公婆,下爱侄子侄女,要出力的地方处处主动走在前头,很快就和林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
1993年,林修平夫妇与兄长、父母分家。为了家庭的未来,两人大展手脚,种了27亩田,养了两栏猪。看到不少外地人常来山里买竹木、山货,于是夫妻俩就在路边开起了小百货店。一年后,夫妻俩不但还清了结婚时的借款,还建起了一栋三室一厅的新房,小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夫妻两人除了过好自家小日子,从没忘记自己的大家庭。公婆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万小莲总是第一个到身旁精心照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991年进林家门起,每到公婆生日,万小莲总会到厨房煮好生日面,亲自端到老人的手中。公公林肇福曾感慨地说:“这个儿媳真贤惠,进我家门12年,从没少了她煮的生日面。”
1995年5月,小叔子林修斌突然患上了肺癌,万小莲第一个主张筹钱送去医治,在省、县、镇医院住院了大半年。最终扛不过病魔,次年4月医院表示无力回天,小叔子只好回家疗养,直到当年8月去世,万小莲与丈夫一直都在身边悉心照料。小叔子感慨地说:“我来到世上,遇上了这么好的哥嫂,心满意足了。”林修斌去世后欠下的近6万元医疗费,万小莲与丈夫主动承担了一半以上。
正是因为娶到了这样的好妻子,林修平从心底里发誓一定要做强做大自己的产业。2005年,他辞去村里的会计职务,全力打拼自己的事业。他凭着聪明的头脑和敢闯敢干的精神,将以前开小商店、做小包工头等积累的经验,运用到矿业、酒店等行业,很快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两年后,镇党委政府看中了他的能力,再加上当地村民的强烈要求,林修平重新回到了村里工作。
捐资传技为桑梓倾爱心
2012年,在村党员群众的支持下林修平担任了港口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大家的信任,林修平深感责任重大,他下决心一定要为村里办些实事。港口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12户856人,是一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吃水难问题一直是村干部与群众的一块心病。前几年,每逢下雨,水就变得非常浑浊,根本无法饮用,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林修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尽早解决饮水难题,他多次到市、县找领导和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由于资金不足,他带头捐资28万元,解决了楠木坑、港口、洪城、白水4个村小组5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针对村民的“行路难”问题,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6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6公里。至2014年11月,港口村全面实现了水泥路组组通,还有4个组实现了户户通,村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2005年镇里教育资源整合,港口小学撤并到了上富中心小学,但因为港口村地处山区,有的孩子去学校要走10余公里,近的也要走六七公里,每学期光车费就要1600余元,况且往来途中还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当地群众纷纷找到林修平,看能不能重建港口小学。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林修平个人捐资25万元,加上多方筹资,重建起了港口教学点。但是,教学点的老师和孩子吃饭无法解决,林修平夫妇商量后,决定为学校全体师生提供免费午餐。至今,夫妻两人为该教学点的师生提供了50余万元的爱心午餐。
“只要我的企业存在,我就会一直坚持出资为港口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谈及未来,林修平如是说。“我觉得他做这些善事很有意义,我会一直默默支持。”万小莲这样说。
在林修平的协调下,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又新建了建筑面积达852平方米的港口村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了农家书屋,购置了图书,配备了桌椅,让村民有了一个好去处。
“我的成功离不开这片土地的哺育,特别是乡亲们的支持,我一定要做点事情回报他们。”林修平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认为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他创办的矿石加工厂、超市、酒楼、车行等企业,解决了本地120余名困难乡亲就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有创业头脑、有创业意向的村民,林修平慷慨解囊,帮助他们尽早走上致富路。
村民廖贞明、张伟等10余人想成立运输队但资金存在缺口,林修平二话不说,立马帮助垫付了70余万元,现如今,港口村靠搞运输谋生的村民就有20多户。楠木坑组的吴祥友养起了山羊,港口组的谢青松养起了鹰嘴龟,巷口组的彭辉成了养鱼大户……多年来,他累计培养种养大户近30名,共带动120余户村民致富。如今的港口村,已从往日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周边三县九镇闻名的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