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敏
3月6日,久雨初晴。在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记者沿着龙溪河堤察看,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吐绿的杨柳随风摇曳,金黄的油菜花尽情绽放,传统古村落如诗似画……这里村民治水的故事已在赣浙两省广为传颂。在乡里负责农林水事务的管阳华告诉记者,水利部先后有两位副部长到东阳实地考察调研,并对他们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发源于石井尾的龙溪河水,穿涧越滩,经过龙溪村流入浙江水域。近年来,凝聚起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的当地百姓,在龙溪河50多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上,全力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源源不断地为钱塘送去一泓清水。他们不遗余力地治山治水治理百姓居住环境行动,让这片大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
如何治理好乡村的垃圾,提升村容村貌,让村庄成为百姓名副其实的宜居福地,既是百姓生活居住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为了给百姓打造出一个洁净宜居的环境,东阳环境卫生已实行全域外包。两家保洁公司不仅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保洁团队,还聘请了园艺师,配备了垃圾运输车、压缩车、洒水车等设备,让乡村环境卫生朝专业化发展。自实施市场化运作以来,这里的保洁作业已常态化:晴天雨天一个样,主干道与次干道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一个样。
在环境卫生全域外包的同时,该乡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和途径。当管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时,乡里便及时总结管村的经验,并邀请国内知名的垃圾分类专家、海归硕士陈立雯来当地蹲点指导。百姓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质的提升,现已形成一套垃圾分类处理的行为准则。去年底,乡里在龙溪村举办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开启全乡推广垃圾分类的序幕。与此同时,他们分别在管村、龙溪两地打造垃圾再生馆,让可回收垃圾废物利用。据介绍,自去年5月开馆以来,垃圾再生馆累计回收和兑换旧衣物6吨多、旧电池15公斤、塑料瓶28公斤、酒瓶1500余个,收集烟头62.5公斤,既达到垃圾减量化的目的,又对电池、灯管、农药瓶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同时,他们想方设法对污水进行治理,让村更美水更清生态更优。在各处河道边,“河长制”公示牌格外醒目。在已经实现雨污分流的龙溪村,村支书周季花告诉记者,村里建设的1300平方米污水处理终端,日处理300余户生活污水,完全达到排放标准。管华阳告诉记者,除龙溪村外,管村村的雨污分流管道也已建成,污水处理终端正在加紧建设,不久即可投入使用。乡里还利用环保督查的契机,去年又关停(拆除)了10家养殖场,14座大小水库也全部签订了退养协议或人放天养协议,并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后阳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管村村水生态项目等民生工程的建设,使乡村及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在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该乡又进行“线改”,通过线路改造,目前,管村村所有电力、沿墙弱电线路已进入地下,后阳村也基本实现主街道无杆化。
在乡村治理方面,他们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升级,不断提振乡村精神。记者在国家级文保单位――祝氏宗祠里看到,退休干部祝子林正向游客介绍龙溪的历史和现状。为了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东阳乡通过构建以古村龙溪为核心的特色乡村旅游观光圈,已完成了贯穿管村、龙溪、舵阳三个村总长20公里的乡村骑行道建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而通过一产和三产的联动,更撬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浙赣边际蓝莓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拉升了当地的旅游人气和美誉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型文化站、管村明德书院的建设,丰富了乡村的精神内涵,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