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村口风景。通讯员 薛如玉摄
本报记者 宋思嘉
靖安县城西北20公里处,就是山环水绕,绿意摇荡的水口乡青山村。
这里,是唐朝著名诗人刘慎虚晚年的隐居地,他创建的“深柳读书堂”坐落于此;这里,地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麓,是北潦河水口段支流桃源水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超90%,积累下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态资本。
经营好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青山村人绷紧弦、铆足劲,走“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新路,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村里九成以上村民建了新房,有近一半的村民在县城买了房,九成以上村民家里有了小轿车。近年来,青山村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江西省水生态文明示范村”“江西省百佳优美村庄”“宜春市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
青山村正在描绘一幅青山变金山的乡村振兴新景。
生态富民的底气:吃上“生态饭” 致富不用愁
3月27日,记者跟着青山村村委会主任汤建东进村,一路上他连连说:“吃上‘生态饭’,致富不用愁。”
绵延的山脉连起消费市场和青山村,也见证了青山村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在这个1020人的小山村,村民们靠山吃山,全村7.7万亩山林中,除去被划为公益林的5万亩外,其余的都被充分利用起来。
山林中有丰富的蜜源植被和酸枣树。于是,七成以上村民成了蜂农,近九成村民上山摘酸枣做酸枣糕,1600多亩农田全部种上了优质稻。“山花蜜甜透了心。这几年来,我家养了100箱中蜂,养蜂纯收入达8万多元。”村民漆红英掩不住喜悦,“去年,我家盖了新房,还在靖安县城买了商品房。今年,我要多养20箱蜂,争取年底买辆新车。”
绿水青山延展生态价值。青山村农田的肥力好,种出来的有机水稻价格高。该村种粮大户漆宝安高兴地说:“村里农民推广绿色种植模式,水稻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草全部还田,施用有机肥,冬季翻耕,改良土壤,亩产过了500公斤。去年,我家种粮纯收入达4万多元。”据了解,青山村养蜂、优质稻和酸枣糕这三大产业收入,占到了村民总收入的80%以上。
“美丽经济”的喜悦:乡愁总关情,美景醉游人
走上村后山,山腰处便能俯瞰青山村美景:美丽庭院、“灵福泉”景观、文化礼堂……为满足都市人“望山、见水、记乡愁”的渴望,青山村以“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主题,实施了污水处理、饮水安全、水渠修复和水景观体系建设等项目,推进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水口乡党委书记张梅说:“乡里兴建了乡村农事体验、农家餐饮住宿服务、生活垃圾分类样板、森林绿色科普户外栈道等乡村旅游设施,乡村旅游成了青山村‘美丽经济’的突破口。”
去年,一名外地客商看中了青山村的环境,在村里开起了牛栏磨坊农家乐。在牛栏磨坊,游客吃农家菜,自己动手磨豆浆、烤红薯,体验农事,其乐融融。如今,每逢节假日,青山村游人如织,去年国庆节期间,青山村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游客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花开赏花,结果卖果。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村民们搭上了农旅融合快车。“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我做的酸枣糕,每公斤100块钱还常卖断货呢。去年,我仅这一项的净收入就有3万余元。”村民邱诗英脸上写满对未来的憧憬。
产业升级的图景:电商店忙开业,土特产做品牌
边走边听,好消息不少,青山村的传统产业要升级了!
村民熊方根领着记者来到村委会旁的江西省芳根食品有限公司,只见公司负责人陶醒和肖樱桃兄妹俩,正忙着整理货架。再过半个月,公司的电商店就将开业。肖樱桃是云南姑娘,也是青山村的媳妇。“前些年,我和丈夫在广东务工,虽说每月收入有万余元,但离家远,总是放心不下父母和小孩。去年春节,前来我家过年的哥哥,被村里的好生态吸引了,便合计着在村里开个网店,既能扩大生态农产品销路,帮大家更好地把好生态变现,还能照顾家人。”
陶醒指着刚购入的食品加工设备大声说:“村民们手工加工的酸枣糕、红薯干、萝卜干、茄子干等土特产数量少、附加值低。我们准备对这些土特产进行加工升级,提高产量,进行深加工,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将这些土特产做出品牌,让村民共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离开青山村时,张梅再三邀请记者夏秋时节再访青山村:“到时候,壮大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的青山村,会变得更大更美,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