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仲俞 郑荣林
东经114.16°,北纬26.56°,这是井冈山在地球家园上的位置,是镶嵌在罗霄山脉的璀璨明珠。
婺源江岭秀美风光。本报记者 杨继红摄
井冈山怀抱中的柏露乡坳下村小组,以前到处是危旧的土坯房,牛栏猪舍混杂其中。2017年,有家企业看中了这里的“红”“绿”资源,投资打造生态体验小镇项目,建起了田园综合体旅游区,小村旧貌换新颜:危旧土坯房变成了精品民宿,牛栏猪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污水处理系统、静吧、游客中心……
让“红色最红,绿色最绿”,井冈山的实践,是江西的一个典型代表;向生态要效益,是江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作为。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登临巍巍井冈,嘱托江西干部群众: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江西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交出了一份生态文明的“江西答卷”――
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38项重点改革任务完成30项;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景德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获得国家通报表扬,形成抚州抚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赣州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等一批典型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经济增速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
产业优和环境靓共赢
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胡家村土旺冲小组,草木葱茏,花香扑鼻,游人如织。
而以前,这个有着百年采煤历史的老矿区,却是雨季泥石流频发,旱季村民饮水困难。
不能再让生态环境的“红灯”亮下去了。湘东区在该镇试点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煤矸石山全面复绿,恢复植被达50多种,老矿山成了新景点。
与下埠镇一样,煤城萍乡市以零容忍态度关闭了1000多个小煤窑。通过各种方式治理矿山,填补生态欠账资金近4亿元。2015年,萍乡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4年过去了,萍乡共完成166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去年,全市有100多家海绵产业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年产值76.1亿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绵产业链,在海绵建筑材料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海绵城市建设的“萍乡经验”受到全国表彰。
产业结构由“黑”到“绿”,折射出了发展理念之变。
近年来,江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去年,全省PM2.5浓度降幅居全国第二,优良天数比例88.3%;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高于国家考核目标9.3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二。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江西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越来越高。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5.4%、21.4%,同比分别提高2.3、4.6个百分点。
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
靠山吃山,怎么“吃”?
铜鼓县有两个村,一个叫永丰村,一个叫东山村,以前都是靠山吃山,砍柴卖树,结果树倒了,村穷了,环境恶化了。
必须改变“吃法”。永丰村依靠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家家办起了农家乐;而东山村农民以土地入股,种茶叶、黄金梨、火龙果、无花果,山上的树保住了,林下经济“四季花海”也火了。村民钟仁海说,他的农家乐,创下了一天接待1500人的记录。
在江西,有很多个这样的“永丰村”“东山村”。去年,江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400多亿元。
不久前,抚州市算出了一笔“生态账”:全市生态产品总价值3483.59亿元,是全市GDP的2.73倍。去年底,这个市的金竹畲族乡农民第一次拿到了“生态红利”――27.6万元景区分红。原因是2017年,一家企业在此开发旅游,当地政府把好山好水折价入股,景区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30%给村民分红。
抚州的经验证明:绿水青山有价,更重要的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打通了双向转化通道。
好山、好水、好空气等作为生产要素,或折价入股,或买卖变现,正在江西许多地方成为现实。
法治建设与机制创新共进
2019年3月18日,一个特殊的法庭――鄱阳湖环境资源法庭,在永修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保护站成立。这个法庭意义可不一般,它是江西首家跨行政区域集中管治环境资源的法庭,更是江西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专家称,这一做法契合了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的理念。
有“天然氧吧”之称的资溪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更多是落在干部身上――推行生态审计制度,将森林覆盖率、水质标准、空气负氧离子等38项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这项制度使得生态观在这个县扎下了根,资溪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高居全国第7位。
2018年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在江西全面推广,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力争成为向全国推广复制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成果之一。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江西坚持法治建设与机制创新齐头并进: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率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特别是生态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法院的环资审判体系,2018年以来,全省环境处罚案件3057起,处罚金额2.6亿元,其中涉水环境污染案件432起。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底前,在已有成绩基础上,江西力争形成10项可供全国推广的改革成果,总结20项改革举措在全省推行,形成100条左右改革示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