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灵山玻璃栈道。
本报记者 龚艳平文/图
悬空、透明、刺激……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玻璃桥、玻璃栈道、玻璃观景平台等玻璃观光项目受到各大景区热捧。但随着时间推移,玻璃观光项目的野蛮式发展、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我省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全省A级旅游景区玻璃观光项目的监督管理,逐步规范玻璃观光项目的建设及监管。
起步早发展迅猛
5月18日,周末。新余彩色村旅游景区玻璃桥试营业,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景区相关负责人肖文良说:“相当火爆!一天就接待了1万多人次。”
彩色村只是近些年上马玻璃观光项目的景区之一。这几年,玻璃观光项目为景区带来大量客流,成了“网红”产品,也成为景区争相复制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41处玻璃栈道(含玻璃桥、玻璃观景台),其中超九成出现于2015年及以后。
我省的玻璃观光项目起步比较早,2005年上饶三清山景区就建了玻璃观景平台,2009年资溪大觉山的高空玻璃桥“太空步廊”开放。近些年,我省玻璃观光项目呈加速建设趋势,上饶龟峰和灵山、九江庐山西海、萍乡武功山、龙南南武当、大余丫山、婺源篁岭、南昌市湾里区太阳谷等景区的玻璃观光项目陆续建成开放。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有十多处。
玻璃观光项目满足了游客参与、体验的诉求,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符合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些景区的玻璃观光项目,均在开放之初实现了良好的引流效应。比如南昌市湾里区太阳谷景区,高空玻璃桥自今年1月开放后,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实现翻番。
同时,为了满足游客需求,近年来,景区玻璃观光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长度、高度也不断被刷新,随着新技术的运用,玩法也在不断更新。
加强监管力求规范
玻璃观光项目蜂拥出现,相关的技术标准及监管办法却没有及时跟上。玻璃栈桥是特种设备旅游项目,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国内目前并无全国统一的玻璃栈桥建设标准和明确的监管机构,导致这个存在安全风险的新项目,大多处于自发式建设阶段。
同时,随着时间推移,玻璃栈桥的玻璃可能产生的碎裂、断裂等安全问题,风吹石落可能带来的栈道安全问题,以及玻璃栈道的合理动态承重问题,玻璃吊桥的共振问题,玻璃栈道的日常维护和运营检测等,处理不好,都会引发旅游安全事故。特别是近期国内部分玻璃栈道项目曝出安全隐患,引发广泛担忧。
目前,全国包括我省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始介入玻璃栈道的建设和监管,从区域层面不断加强玻璃栈道的安全监管。5月6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关于加强全省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加强对A级景区玻璃观光项目的监管。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结合实际全面评估现有玻璃观光项目的安全性、必要性和体验性;迅速做好隐患排查,对辖区内景区的玻璃观光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开展摸底调查,并对项目开展安全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立刻停止运营并组织整改;全面完善安全管理,按照“谁建设、谁运营、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全面压实A级旅游景区内玻璃观光项目游客安全管理责任;积极加强宣传引导,引导A级旅游景区理性评估玻璃观光项目,避免盲目跟风建设。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省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玻璃观光项目跟风建设以及安全监管等热点问题的主动回应,希望对玻璃观光项目的建设及管理起到规范作用。
加快创新实现转型
玻璃观光项目本来是景区产品的一个新亮点,但迅速被众多景区复制。“体验几次之后,没有新鲜感了,感觉都大同小异。”南昌旅游达人王凯体验省内多家景区的玻璃观光项目后,对这些产品的兴趣大大降低。
“大多数景区只是简单复制建设,为寻找噱头,冠以最长、最高等名号。缺乏创新的简单复制品,仅仅追求长度并不能为游客带来更优体验,反而会因长度过长降低游客体验感,增加游客的审美疲劳和身体疲劳。”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吴丽云表示,各地跟风的复制建设玻璃观光项目,既是当下景区对创新单品的强烈渴求,也反映了很多企业的“拿来主义”。
当前,玻璃观光项目的建设已经进入瓶颈期,简单复制很难实现初期的流量效应,创新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当前,旅游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已经不单是旅游资源优劣的竞争,比拼的是旅游产品的深耕细作、场景体验和特色服务。”吴丽云表示,借助科技,结合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从提升用户体验上进一步创新,是玻璃观光项目的重要方向。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玻璃观光项目作为新兴旅游业态,建设与规范仍需要一段时间。从目前来看,不管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各地都已经开始重视和关注,相信玻璃观光项目慢慢会“有序安全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