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栗讯 (记者赵巧 通讯员黎志文、欧阳林)作为赣湘边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发起县区的上栗县,坚持把推进赣湘合作试验区上栗产业园建设,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打好“加减乘除”的“组合拳”,在招大引强上做“加法”,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在科技支撑上做“乘法”,在项目服务上做“除法”, 该县园区税收连年翻番,综合排名从2016年前的全省倒数第3名,跃升至2018年底的全省第32名,跑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在招大引强上做“加法”,吸引新兴产业聚集。该县在县北规划建设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赣湘合作试验区上栗产业园,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构建“一园三基地”格局。出台《上栗县推进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1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与国内园区招商大数据智慧云平台“园链”建立合作关系。2016年以来,先后举办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新能源汽车(北京)投洽会,以及赣湘合作(长沙)投洽会,共引进含总投资20亿元的深圳丰达兴5G项目、浙商中拓等在内的优质项目141个,总投资额达443.8亿元。随着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上栗工业园区企业数量从31家增至85家。
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推动资源配置更优。投资1.27亿元建成市民中心政务实体大厅,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255项“跑一次办成”事项、282项“一次不跑”事项,梳理取消71项证明材料。结合县工业园区发展实际,采取“并购重组一批、托管经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破产退出一批”的方式,加速对县南赤山、彭高两大工业基地实施“腾笼换鸟”,累计盘活置换“僵尸企业”15家,重新利用闲置土地800余亩、闲置厂房5万余平方米,确保宝贵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
在科技支撑上做“乘法”,抢占产业发展高地。2016年以来,该县大力实施“栗水英才”行动计划,建成420套人才公寓,成立上栗人才发展研究院,并在上海、深圳设立联络站,柔性引进3名院士和130名上栗籍人才返乡创业或来上栗开展应用研究。与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全县专利申请连续3年实现大幅度增长,2017年至2018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专利进步十强县”,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3家增长至12家。
在跟踪服务上做“除法”,确保优质项目见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争取到园区增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空间。完成一期37万平方米和启动二期4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为项目“拎包入驻”创造了条件。创新设立“纾困园区贷”融资渠道,为14家企业融资近亿元,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