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荣林 实习生 田 雨
厚重的历史书,即将翻开到2019年10月1日。
7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70年,赣鄱大地,沧桑巨变。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江西,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落后走向了进步,从贫穷走向了富裕,全省GDP从1949年的9.0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近2.2万亿元,人均GDP从69元增加到4.74万元。
回顾来时路,江西人民始终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豪迈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让红土圣地旧貌换新颜;展望未来路,我们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从一穷二白到兴赣富民――
江西经济飞速发展
这是一条70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江西,一头连着阔步走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的江西。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勤劳、勇敢、智慧的赣鄱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生产,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拉开了工业建设的序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之后,江西迈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谋发展。
江西经济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的“华丽转身”:1949年,全省生产总值仅为9.09亿元,2018年达到2198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99.8倍。
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19元,是1957年的217.6倍,年均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0元,是1954年的179.4倍,年均增长8.4%。
曾经“谈农业说半天,谈工业一支烟,谈资本基本不沾边”的尴尬,如今已不复存在:70年来,江西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68.6∶9.4∶22.0优化为2018年的8.6∶46.6∶44.8。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GDP年均增长9.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改革不停步发展活力涌
70年砥砺前行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风云激荡的改革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在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中解放生产力,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改革的号角在赣鄱大地吹响,从农村到城市,从国企到民营,一大批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南康家具、余江眼镜、安义铝合金……在这一串串名词背后,是一个个江西人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精彩“创富”故事。曾经在全省各地百花齐放的“草根经济”,如今已经茁壮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顶梁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放管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6月26日,江西“赣服通”设区市分厅集中上线运行,全省269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在手机上办理。这标志着江西成为继浙江、广东、江苏之后,全国第四个政务服务移动平台接通所有设区市的省份。
“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取消行政权力事项202项,调整138项,省本级行政权力事项精简率达82.5%,累计取消调整证明事项315项。
“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成效显著,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4批共152条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降本减负3020亿元,已成为全国降成本成效最为明显的省份之一,打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江西品牌”。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江西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截至2018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总量达244万户,民营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重达89.7%。我省民营经济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出口创汇。
立足新起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征途上的诸多荆棘与挑战,全省上下正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智慧和勇气,去承担更多改革使命、创造更多改革精彩!
从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内陆江西以大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70年来,内陆江西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重大转折。
地处内陆的江西对外开放阔步向前,以全新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经济大舞台。
开放的思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始终高举开放旗帜,从“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从大开放主战略到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到“南下、东进、北上、西出”,不断推动开放提升。
以更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江西大规模“引进来”,延揽八面来风。
1984年3月6日,江西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洪海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江西打开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门。截至2018年底,在赣投资具有世界500强背景的企业已达68家。2018年,全省合同外资金额88.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5.7亿美元,分别是1984年的1254.8倍和1.6万倍,年均增长23.3%和32.9%。
以更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江西大踏步“走出去”,热情拥抱世界。
“呜呜呜……”1983年3月2日,随着九江外贸码头的一声汽笛声响,第一艘满载江西商品的远洋货轮首航日本,拉开了江西自营出口的序幕。2018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481.9亿美元,是1978年的947.1倍,年均增长18.7%。其中出口额339.4亿美元,是1978年的667.1倍,年均增长17.7%。
截至目前,我省企业已在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700家境外企业或办事处。对外合作领域拓宽,2018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121份,合同额32.4亿美元,营业额44.7亿美元,分别是1994年的3.3倍、128.3倍和166倍,“江西建设”“江西制造”“江西援外”“江西走出去联盟”四张国际合作名片愈加闪亮。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西将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