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云羽 张 晨
说到万载,人们首先想到烟花鞭炮,提及樟树,大家第一印象是药酒盐……在我省,曾经撑起经济发展半壁江山,或因历史久远,成为地方标签式的传统支柱产业,不在少数。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这些传统支柱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能否延续昔日的辉煌?
陶瓷是高安的传统支柱产业。从单一生产釉面砖、全市釉面砖占全国八分之一、被称为“釉面砖王国”,到如今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配套齐全、环保设施完善、高端产品集聚的现代化陶瓷产业基地,高安陶瓷产业的10年转型路,艰辛、努力,却又步履铿锵,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目前,高安已成为除广东之外,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建陶产区,品牌价值达39.1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今年前5个月,在全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情况下,高安陶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38亿元,利税5.58亿元,利润3.7亿元,经济效益和企业开工率,均在行业内领先。
高安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有什么特色?其探索对其他地方传统支柱产业转型有没有借鉴意义?7月22日至24日,记者深入高安建陶基地寻找答案。
提前半步抓环保:从“灰头土脸”到“一尘不染”,不仅赢得了发展先机,更获得了转型升级的主动
陶瓷企业的车间是什么样?
一般人的印象:粉尘飞扬、机声隆隆、污水横流,工人汗流浃背。而当记者走进江西瑞阳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厂房并没有明显粉尘,地表也很少看到污水。整条生产线全封闭、自动化运转,工作人员坐在智能监控室里,就能监控产品生产全过程和烟尘排放的各项指标,实现全流程智能清洁生产。
高安陶瓷企业也曾有过严重污染。“那个时候,企业生产设备密闭性差,缺少除尘设备,车间里仿佛在下‘粉尘雨’,我们下班第一件事,洗澡。”谈及过去,不少工人异口同声这样告诉记者。
改变,源于2013年开始的“零点行动”。2013年,高安对陶瓷企业排污开展“零点行动”,要求全市建陶企业全部淘汰链排炉、186条生产线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并进行夜间突查。两年多时间,全市建陶企业共投入改造资金7.9亿元。2015年,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国内许多建陶产区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强制停产或限产。而提前半步抓环保的高安产区,则以硬件建设高标准、环保管理严要求,依托稳定的货源,深受经销商青睐,抢得了先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为转型升级赢得了主动。2016年初,高安建陶基地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环保,是高安陶瓷产业发展的根本;治污,是高安陶瓷产业永不懈怠的努力。这些年,尝到了提前半步抓环保甜头的高安,治污措施之严、力度之大,可谓空前。
比如,对前来落户企业,要求必须对生产线进行环保升级改造,装上除尘脱硫设备,以及对废水、废气排放24小时在线监控;
比如,对粉尘治理,明确规定:杜绝原料露天堆放,做好布袋除尘、原料棚盖建设;同时强化雨污管网及危废管理,对园区内所有道路两侧雨污管道全面清淤;
…………
目前,高安建陶基地陶瓷企业全部淘汰了链排炉、建设了脱硫除尘设施;所有陶瓷企业原料进出口建设了洗车平台,原料场实现100%棚盖;陶瓷企业100%实现环保在线监控。高安建陶生产车间,正由过去的“灰头土脸”,向现代化的“一尘不染”转变,“智能清洁制造”渐成趋势。
为从根源上解决陶瓷基地环境污染问题,2018年,高安又引进投资达65亿元的济民可信集中供气项目。目前,项目桩基工程已经完成,设备正按计划制作并陆续进厂,输气管道、污水管网、110KV线路建设等正加紧施工。项目今年12月份投产后,将为建陶基地企业集中供气,并成为全球第一大煤制清洁工业燃气项目。
科技创新走前头:从产品模仿到技术革新,提高附加值,提升知名度,寻求破解转型路上产业发展困境之道
科技能够创造多大的价值?
在江西绿岛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现场给记者算起了账:建陶基地产生的固体废渣,直接卖每吨40元,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把固体废渣加工成花岗岩,一吨利润达300元。去年,公司利用固体废渣生产的花岗岩,产值达6000多万元。不仅如此,作为国内首家全部用废砖作原料的科技企业,通过技术攻关,绿岛开发的“环境友好型生态陶瓷透水砖项目”,在“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上荣获全国优胜奖、全省第一名。绿岛产品标准,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透水材料技术标准。企业成立仅3年,就拥有20多项专利,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而随着第二条生产线投产,公司年消耗废砖达60万吨,产值一年增加1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高安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针对大部分企业整体层次不高、实力薄弱、产品仍以跟随模仿佛山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高安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2016年成立了全省首个政企“协同创新中心”,投入1000万元用于扶持和奖励创新企业;与金三角陶瓷联合成立江西省建筑陶瓷干法制粉协同创新中心;同时以中国建筑陶瓷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推进产学研工程,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研发新材料新产品。
长度超1.6米,厚度仅为传统瓷砖的二分之一。在江西富利高陶瓷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块比人高的大板瓷砖格外吸引眼球。“这款大板瓷砖不仅轻薄,而且极富韧性,抗压性强,是一种新型环保产品,市场上很受欢迎。”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升产品竞争力,2017年,富利高投入14亿元引进恒力泰1.68万吨超大型压机,投入1亿元新上大板瓷砖生产线。公司建有专门研发团队,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2000万元,并建有我省陶瓷行业唯一一家省级技术中心。
以科技为先导,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全力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高安陶瓷产业转型路上不断探索,实现了产品由模仿到技术革新的跨越,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实力迈上新台阶。
智能制造试点扎实推进。江西金泰源陶瓷有限公司引进广东博依特智能制造数据平台,对配料、球磨、制粉等生产环节进行数据跟踪,既做到了科学安排用电时间,同时提高了配料、加料准确率,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光电费一项,一年就省下50多万元。
产品创新开发速度在加快。金刚厚抛釉、大理石瓷砖、钢化微晶石、“9克拉钻”等产品纷纷推出。瓷将军陶瓷开始涉足附加值更高的“镀金砖”“K金砖”,利润是普通瓷砖的几倍;罗斯福陶瓷研发的“大理石剥开釉”等新产品,跻身国内同行业的最前列。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瑞阳陶瓷集团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推出的新产品一年达50多个。集团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5个,抛光砖、抛釉砖等系列产品,在全国同行中占据重要位置。
今年,高安将对基地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实施“一厂一策”智能化改造,对一些走低端路线的小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将低产能的老旧生产线改造为高效率生产线,从而淘汰落后产能做大优质企业,实现建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正视差距奋力追:补短板治“痛点”,超前布局主动求变,转型升级路漫漫但步履铿锵
采访中,建陶基地负责人列举的两个事例,正视着高安陶瓷产业的差距和不足,也引起记者的深思。
事例一:在高安建陶基地,有这样一些企业,其主要精力不是生产自己的产品,而是甘作佛山等产区龙头企业生产车间。龙头企业下发订单,制定技术、质量等标准,高安陶瓷企业按此生产,贴上佛山标签后,身价立马翻番;
事例二:数据显示,近80%高安陶瓷企业,销售渠道仍以传统的店面销售为主;而在佛山,私人订制、和客户合作共同订制等新型销售渠道,已成风气。
除此之外,高安陶瓷产业转型还面临其他短板。比如,生产领域产业链已经形成,但能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研发等强链、延链项目,依然是空白;技术创新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利用新技术能力不够,产品缺乏创意,跟风生产的多,创新产品少;品牌意识不强,特别是产业人才储备匮乏,等等。
正视差距,才有追赶目标;补齐短板,只能奋力拼搏。今年6月,《高安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筑陶瓷产业试点实施方案(2018-2020)》获批,高安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建陶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下一步,高安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开展品牌宣传活动;制定地方标准,将所有品牌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叫响“高安陶瓷”品牌。此外,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助推高安陶瓷走向国际市场。利用建陶基地铁路专用线和口岸作业区,实现铁海联运;适时开通始发高安到达中亚、西亚、欧洲方向的“中欧班列”和西南方向的“五定”班列;支持高安陶瓷企业在海外建立销售网络。同时,以“国检中心”为依托,整合陶瓷产业相关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力争每年新增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我们将按照‘环保优先、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战略,在提高产品品质基础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区域品牌和企业终端品牌建设,助力高安陶瓷区域品牌实力迈步新台阶。”面对未来转型路,市领导感到责任重大,但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