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 颖 实习生 陈菲菲
酷暑时节,走进贵溪市鸿塘镇炉宋村,只见已经抽穗的水稻田里,成群结队的青蛙时而嬉戏水中,时而跳上食盘,呆萌有趣。
今年年初,炉宋村村集体流转了60亩土地,无中生有,开启“稻蛙共养”模式。青蛙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水稻不用打农药,这样种出来的生态大米市场价每公斤能卖到20多元,成品青蛙也能卖到每公斤40元,稻谷和青蛙两项收入前景很可观。“照这样看,年底不仅可以给贫困户分红,村集体还有近10万元收入呢,这比原来单纯种田划算多了。”村党支部书记熊首文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中,贵溪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党组织加强基础保障、增强整体功能、提升组织力的有效途径,依托“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模式,发动“水陆空”多核“引擎”,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格局。
水系“引擎”,推进水稻种植与小龙虾、鳖、鱼等水产养殖,逐步形成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该市已整合市财政专项资金和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启动发展87个村集体稻渔综合种养项目,总面积达6100亩,预计可实现87个村集体经济增收69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130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陆地“引擎”,结合光大生物能源(贵溪)有限公司每年30万吨生物质燃料需求,依托贵溪市拥有的丰富林地、毛竹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林废弃物收储项目建设。村级组织作为收储运站点的主体,由村干部负责做好站点收储等日常运行管理,形成“公司+站点+农户”的农林废弃物收、产、销运营体系,实现农林废弃物工作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从今年5月启动以来,全市已经在29个村建设了收储转运点,预计可实现年增收510万元以上,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参与增收1000元以上。
空中“引擎”,推广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产业。泗沥镇郑坊村带头成立了窄带植保无人机扶贫专业合作社,进行农药喷洒作业。去年,扣除成本纯收入达到9.7万元,带动19户贫困户增收。在郑坊村窄带植保无人机扶贫专业合作社积累的成功经验上,全市建立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组织37个,整合扶贫专项资金399万元购买105台无人机,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面积15万亩,促进37个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以上,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参与,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元。
在“水陆空”引擎的带动下,该市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做实集体经济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白茶、优质稻、猕猴桃、菊花、食用菌等优质高效产业,实现资源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充分挖掘村本级资产资源优势,通过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自主开发、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借助本地特色农业企业,引导本地特色产业规模化、企业化生产,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借力乡贤发展思路活、眼界阔、资金厚的优势,实现乡贤回报故里、贫困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方共赢。
为了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主动性,该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16个市直单位的工作职责,涵盖了13个方面35项内容的扶持政策;建立“月报表”制,动态掌握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运行情况;形成“月例会”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实行“现场会”制,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交流经验做法,拓宽发展思路,群策群力解决“不会干,不敢干,怎么干”的问题,提升村级党组织发展经济能力。
如今,贵溪市的村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54.8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有14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5%,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