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出,在昏暗幽静的隧道中沿着看不到头的钢轨行走,与都市里人流作息相反,颠倒时间上班下班。“几厘米的伤,都关乎成千上万人的安全。”他们是地铁探伤工,铁轨的“B超医生”,在深夜里默默守护着南昌市民的出行安全。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祺 文/图
熊青摄
丁南昌摄
8月14日凌晨,南昌地铁1号线艾溪湖东站,轨道探伤班的周松微和他的同事们开始整理所穿防护着装,并清点各类检测仪器。
“今天晚上的作业是焊缝探伤。”按照当天的工作计划,探伤班组将分成两批进行焊缝探伤和轨道探伤,他们从艾西湖东站出发,进行焊缝探伤作业。
每天的工作,他们都会留下详细的工作记录。探伤工每周二、四、六夜班,每个夜班,留给探伤工上线施工的时间只有3小时,区间在12点半至3点半之间,晚归则会影响供电与首班车的发行。
周松微和工友们开始进入隧道,行走在昏暗幽静的轨道中。南昌地铁一号线行车段28.87公里,还有场段15公里,全线有4700多个焊缝。
先找到当晚要探测的焊缝,再用刷子清除掉焊缝处的铁锈、尘土,再刷上机油,以便耦合探头。探伤工采取轮换作业,成家归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他当天的的主要工作是清理焊缝和配合老师傅探缝。
吕志成,15年工作经历的老铁路探伤工,南昌地铁成立前,就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在清理好的焊缝前蹲下,拿出一个适合自己探轨用的小方块探头,连接上一个超声波探伤仪,只见他的右手来回在轨头上探测,左手的仪器显示屏上则出现相应的波段,如同给人做B超的医生。
钢轨的不同焊缝处,需用不同的探头。“因为列车的长时间碾压,焊缝里会出现损伤,再加上轨道本身也有自己的疲劳期和正常磨损,所以必须定时进行探伤,以确保轨道焊缝没有伤损,一旦放任几毫米的伤损扩张,有一天就可能会造成断轨……”
长期在潮湿的环境里蹲着工作,吕志成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患有静脉曲张,提醒他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探完一对焊缝后,立马擦掉机油。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动作都容不得一点闪失,也不能在轨道里留下任何东西,乃至一张纸片。
整个南昌地铁1号线,共有9名探伤工,负责整个1号线的钢轨安全。几年来,他们每个夜班行走在地铁隧道之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踏踏实实把每一段轨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