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70年,请看江西巨变!》之反响
“爱我江西!”“大美江西我爱你!”“祝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8月20日,本报头版和A02版,连续整版刊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的喜人消息,并以小切口、小故事,充分展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引起了读者的广泛热议。
美丽的颜值,丰富的内涵,以及越来越有希望的未来……无不让赣鄱儿女心潮澎湃,他们纷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或在本报官微推文下留言,向家乡大胆“表白”,对江西大声“说爱”。
热情表白 大美江西我爱你
感恩奋进再出发,描绘江西新画卷。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专场新闻发布会,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展现了江西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努力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昂扬斗志。
8月20日,本报除了头版和A02版,连续整版刊发此次发布会的喜人消息外,还利用微信等新媒体,立体式传播江西好声音,引起了读者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在本报官微的推文下留言,向家乡大胆“表白”,对江西大声“说爱”。
网友“周围”留言:大美江西我爱你!网友“金马”留言:爱我江西!网友“花香溢”留言:美丽江西,江西美丽,让美丽可爱的江西,更新,更美,更富裕。网友“gentle”留言:大美江西,人杰地灵;革命老区,焕然一新!网友“小江镇政府杨李琨”则用诗表达心中的喜悦:钟灵毓秀大美江西,跨越发展崛起奋进。
相比网友这些热情直白的“表白”之外,还有不少读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表达了对家乡的祝福。读者吴鸿燕表示,她为自己是江西人而感到自豪,她决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美丽的家园尽一点绵薄之力,祝家乡越来越繁荣。读者万金华也表示,希望美丽江西借力全面深化改革之东风,充分发挥红色土壤的优良传统,大力优化软环境,营造留得住人才、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企业、引得进企业的良好氛围,迎头赶上,越来越好!
巨变缩影 激发读者强烈共鸣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市民张灵“悦读”本报的报道后,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江西70年的辉煌成就,是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是全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生动缩影。”张灵告诉记者,其实,江西70年的巨变,也可由一个个缩影来呈现。例如,南昌老火车站、现在的高铁站和跨江大桥,就是江西综合交通运输大发展的一个缩影。30年前的八一广场和现在气势恢宏的八一广场,就是南昌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发布会中,刘奇书记讲的‘17棵信念树’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叶坪乡华屋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瑞金市文明办主任黄娜说。作为“老华屋”的亲历者,2011年她第一次进华屋时穿着平底鞋,下了公路一脚下去泥没到小腿,脚拔出来鞋子却留了下来。“那时全村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进村的桥是用木板搭建的,村里全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更别说路了,都是踩出来的泥水路。”
“2012年6月28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吹遍了赣南大地每一个角落,也掀开了华屋发展的新篇章。”黄娜告诉记者,如今的华屋村,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成了远近闻名致富村。
大美江西 明天一定更加精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西的历史性变化太多了,这些喜人的变化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省知名学者邵百鸣称,近年来,江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4%,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4.6%,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邵百鸣表示,江西还是一方筑梦追梦的热土。据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省举办各级各类“双创”活动4100多场,参与者达300多万人次。2018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7.6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1578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今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为江西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明确提出希望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目前,江西已奋力开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新征程。
“严厉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深入开展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五型’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推出了延时服务,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还有全面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四最’营商环境……”邵百鸣表示,有理由期待,有理由祝福,更有理由坚信,务实开放的江西,明天一定更加精彩,百姓生活一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