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助学情,让爱心汇聚成阳光,指引着有志青年勇敢追梦!8月 20日上午,本报第15届阳光助学行动50万元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江西日报传媒大厦顺利举行。来自省内各地的100名寒门大学新生,现场领取每人5000元助学金,朝着大学和梦想的方向勇敢前行。连续15年,与爱心同行,本报阳光助学行动已成为享誉全省的新闻公益品牌,它承载着赣鄱寒门学子的希望,它引领着爱心汇聚托举助学大旗。截至8 月20日,本报2019年阳光助学行动帮助136名寒门学子圆梦,每人至少获5000元助学金,活动圆满收官。
百名寒门学子昨日喜领助学金
本报负责人向寒门学子发放助学金
一名奶奶十分关心现场动态
父女俩来领助学金
爱心人士赶到报社捐助寒门学子
大爱力量
50万元助学金浓情发放
八月南昌,阳光灿烂。20日上午,江西日报传媒大厦,一百名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大学新生齐聚,他们展露着阳光般的笑容。当天,本报联合江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办的2019年阳光助学行动,举行50万元助学金发放仪式。本报根据择优济贫的原则,从报名的学子中选出了100名大学新生,确定为2019年阳光助学行动资助的阳光学子,每人获得5000元助学金。当本报编委会成员及青基会工作人员将一份份助学金送到学子手上时,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激动和欣喜,也看到了他们的感动和泪水。
【新闻背后】
阳光助学行动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
家境贫寒不该是阻挡寒门学子光明前途的拦路石,在逆境中求学的学子们,诠释着追逐阳光的高贵品格,他们眼神坚定,勇攀人生高峰,考上理想大学。
今年7 月,本报启动阳光助学行动,向全省寒门学子发起爱的呼唤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份爱心公益让许多学子和家庭重拾希望,他们写来一份份申请书,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同时,本报还开出阳光助学直通车,前往萍乡芦溪、上饶德兴等地,采访了许多鲜活的励志故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爱心企业的慷慨出资,本报助学行动小组的实地走访,让新闻助学获得了社会赞誉。
今年以来助136名学子圆梦
本报阳光助学行动是一个爱心大舞台,汇聚了助学人士的浓浓爱心,今年除了爱心企业一次性拿出的50万元助学金,也有许多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助学活动。除了在发放仪式现场领取5000元助学金的百名学子,今年还另有36名寒门学子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每人获得了至少5000元的助学金。
寒门学子曾同学是村里的贫困户,母亲因家里太穷离婚改嫁,父亲一人抚养两个女儿,还要照顾80多岁坐在轮椅上的奶奶。虽然家里条件艰苦,但曾同学积极向上,今年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江西银行总行机关三支部了解情况后,在支部发起了募捐,30多名党员积极响应,筹集捐款8000元。8月 19日,支部书记陶玉兰一行来到本报,亲手将这份爱心交到了曾同学手中,希望她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常怀感恩之心,学业有成后能回报社会。
我们的助学爱心力量不断增大,有坚持10多年资助两名大学新生的教育界退休夫妇,也有许多新加入助学队伍的爱心人士,有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爱心人士管先生,也有86岁的耄耋老人陶大爷……本报阳光助学行动搭起爱心桥梁,让素昧平生的寒门学子与社会爱心相识,诠释大爱。
【新闻背后】
本报新闻助学募款已超5000万元
江南都市报自1994年创刊以来,一直秉承" 关注都市冷暖,关心百姓甘苦" 的办报宗旨,致力于做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媒体,先后与" 希望工程"、中国扶贫基金会、省市慈善总会、"春蕾计划" 等部门和组织合作开展过新闻助学。2005年后随着社会各界爱心的加盟,江南都市报阳光新闻助学更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声势。据不完全统计,江南都市报创刊以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新闻助学活动,共募集爱心捐款超5000万元,帮助万余名贫困学子圆了上学梦。
感人画面
镜头一:癌症晚期妈妈陪儿子来领助学金
来自吉安的寒门学子肖同学一身黑色衣服,娇小的母亲陪在他身旁,领到助学金之后,母亲禁不住落泪。"我是癌症晚期,放心不下我的儿子呀!你们的助学金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肖同学的母亲一直在感谢。
命运坎坷的肖同学,在他5 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跟随母亲一同生活。母亲靠打零工抚养他长大,父亲早已失联。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前,肖同学的母亲被查出宫颈癌晚期,四处借钱才完成手术。
肖同学十分懂事,今年高考以520分(理科)的成绩被嘉兴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录取。高考之后,为了赚取大学学费,他在老家的水上乐园打工,皮肤被晒得黝黑。小伙子笑着说:"工资还不错,一天有71元!"原本暑期工的工资是他上大学学费的唯一来源,如今获得了5000元的助学金资助,给他解决了经济难题。
镜头二:父女俩凌晨赶车省钱在车站等到天亮
来自农村的寒门学子刘同学,从老家赶到南昌来领助学金。为了节省一晚的住宿费,父亲陪着她买了前一天最晚一趟接近凌晨的火车来南昌,抵达南昌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半。她和父亲在火车站等到天亮,再乘坐地铁来助学金发放现场。"我们家都是务农的,收入不多,爷爷又病重,花了不少钱,我和爸爸觉得能省一点算一点。"刘同学很坚强,也很懂事。
寒门学子黄同学考上了华北电力大学,父亲患有尿毒症,每个月的透析费都要2000元,靠着母亲一人打工养活一大家人。儿子一个人来南昌不放心,父亲陪着他一起来到了助学金发放现场。黄同学的父亲一个劲地感谢本报工作人员,给他们家里解决了大问题。"儿子学习不错,高考考了592元,被华北电力大学录取!"父亲说,儿子是他唯一的骄傲。懂事的黄同学说,以后还想继续念书,争取考上研究生,努力成才,帮母亲扛起家庭的重担,更不能让父亲失望。
镜头三:打完暑期工赶到现场领助学金
"这是我打暑期工满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我是请假过来的。"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王同学在吉安县的一家药店打暑假工,主要的工作内容的收银和卖药。一个月工资2000元。王同学父母务农,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原本在暑期想打工两个月,可是高考后,耳朵突然出了问题,所以看病治疗也花了一些时间。
上饶的邵同学一边高考一边战病魔,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坚强的女孩却因为治病花去了20多万元,全家还在负债。"幸好有了助学行动,给我家解决了很大的负担。"邵同学内心充满感激之情。"这份资助和恩情,我一定不会忘怀,进入大学之后,我要努力成才,以后好回报社会!"邵同学说,这份助学情让她更懂得感恩回报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爱心传递
两位爱心人士专程赶来资助4 名学子
在助学金发放现场,除了本报与省青基会将50万元爱心善款发放给寒门学子,还有两位爱心人士来到现场,他们资助了四名寒门学子。
南昌市民黄先生每年通过本报阳光助学行动资助两名大学新生上大学,如今已坚持6 年。今年他拿出了1.2万元资助两名考上大学的学子,家境一般的他说,如果经济条件更好些,还想多资助一些孩子。"我看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读书,很心疼,所以我要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黄先生说。
另一位爱心人士毛先生也来到现场,资助两名大学新生。毛先生说,自己是受老板委托来资助寒门学子的。从报纸上看到了助学活动,就希望能加入爱心的队伍。"这个社会需要我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年轻大学生就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毛先生还一直鼓励他资助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有困难就告诉他,但一定要记住,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努力成才,以后回报社会。
文/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彭丽
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