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蜂农的苦恼

时间:2019-09-05

当地人酿制的土蜂蜜纯天然无污染,却面临卖难问题。

本报记者 徐黎明文/图

安远县蔡坊乡有养蜂的传统,酿制的土蜂蜜堪称“蜜中珍品”,其蜜色光亮透明,口感清香浓郁。今年58岁的孙家海是蔡坊乡碛脑村人,32年前从父亲手里接过十几个破旧的蜂箱,一头扎进茫茫林海,在深山中酿制蜂蜜,一直被消费者所青睐。今年,孙家海的蜂蜜再获丰收,但却面临严重滞销的窘境。这是为何?9月3日,记着实地调查采访。

碛脑村地处三百山余脉,穿过村庄前行几里路,崇山峻岭间现出一片开阔地,一个个蜂箱纵横交错,这里正是孙家海安在深山的一处养蜂场。蜂场周围山高林密,山花烂漫,蜜源植物丰富多样。孙家海拥有5处蜂场,养殖的中华土蜂采集山上的各种野花花粉,集百花之精华,业内人士称其为百花蜜,营养价值丰富。

孙家海说,今年天公作美,蜜源不错,420箱蜂总共酿了5.5吨蜜,产量比去年高出不少。然而,今年的蜂蜜市场却不那么“甜蜜”。在孙家海家中,记者看到两个房间摆满了大水缸,里面装的都是上等的蜂蜜,目前还有3吨多的蜂蜜无人问津。“如果再不卖掉这些,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收入也泡了汤。”孙家海愁眉苦脸地说。

据蔡坊乡党委委员唐启华介绍,该乡大大小小蜂场有40多个,今年均不同程度遇到卖难问题。保守估计,目前该乡还有10余吨蜂蜜没有找到买家。

由于山区信息闭塞、销售面窄,每年孙家海蜂蜜丰产后,一般都是熟客定点购买,其余的蜂蜜拿到县城摆摊售卖。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熟客”销售模式,是我省多地蜂农的主要销售渠道,但这种销售模式存在不稳定性,交易量少,市场规模不大。

卖难的背后,更让蜂农担忧的是,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更新,蜂蜜市场真假难辨,“指标蜜”大行其道。受此冲击,不少真蜂蜜滞销。

在业内人士看来,所谓“指标蜜”,就是假蜂蜜。弋阳一个不愿具名的蜂蜜收购商表示,“指标蜜”是用20%的蜂蜜加80%的糖浆勾兑成的,成本仅10元至12元。

赣州市农业和粮食局高级畜牧师龚文广同时兼任市养蜂学会秘书长,他介绍,由于养蜂业一哄而上,造成你有我有他有大家都有的局面,这两年蜂蜜销售不畅,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大多数蜂农处于小而散状态,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信誉度,再加上受市场‘指标蜜’的影响,消费者真假难辨,导致正宗蜂蜜滞销。这就需要行业自律。”龚文广说。他建议蜂农们组织起来,在采蜜季节来临时,自办采蜜节。通过摇蜜、取蜜等环节,与消费者展开互动式体验,既能产品提高知名度,又能在蜂蜜市场中建立信誉度。

中国养蜂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森林覆盖率达63.1%的江西,蜜蜂粉源植物丰富,而无污染的土蜂蜜是很好的旅游土特产品。如果能够一方面打造品牌,另一方面净化当前蜂蜜市场,土蜂蜜前景非常好的。

  • 上一篇:江西民营企业家郑跃文获表彰
  • 下一篇:“冷”资源做成“热”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