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卞 晔
9月7日下午,南昌市残疾人书法家蔡沐江同往日一样,来到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残疾人之家四楼的市残疾人文化艺术产业园,与众多残疾人书法爱好者在书画室内挥毫泼墨,相互交流。
该产业园内,不仅有书画室,还分布着手工室、展示排练厅、瓷板画室等,600平方米的空间内,众多残疾人文艺爱好者在排练交流,好不热闹。显然,这里已成为发现和团结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温馨家园。今年5月,该产业园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
产业园负责人罗保兴见证了产业园的探索成长之路。毗邻八大山人纪念馆梅湖景区的南昌市残疾人文化艺术产业园,成立于2017年4月。从成立之初,这个产业园就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采用公司化运作,由包括罗保兴在内的南昌市残疾人企业家和艺术家合股经营。
正是采取专业的经营方式,在省市残联组织的设备支持下,产业园利用高清打印机制作广告灯箱,并采用流动售卖车销售残疾人的装饰画和书画产品,很快走上了发展正轨。经过1年多的发展,2018年,产业园就实现了赢利,并缴税12万元。用罗保兴的话来讲,“产业园具备了造血功能”。其中,利润主要源于广告业务和装饰画销售。
而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残疾人文化就业和文化创业,无论是哪项业务,产业园均雇佣残疾人,帮扶残疾人就业增收。以流动售卖车为例,该产业园共配备3辆流动售卖车,分别在洪城大市场等三个大型市场的停车场里进行销售,每辆车配备一名残疾人销售员。“售卖的装饰画全部出自残疾人之手,颇受市场欢迎。”罗保兴告诉记者,如此一来,既免了开店铺的租金,又增加了残疾人的收入。
目前,该产业园解决残疾人直接就业14人,另外带动残疾人居家就业七八十人。“产业园只要接到业务,残疾人就可以在家制作手工产品。”罗保兴说。此外,该产业园先后举办十余次残疾人艺术作品义卖活动,收购残疾人作品近1800件,销售1500余件。
解决就业之外,产业园将赚来的钱又重新投入园中,用来完善硬件、强化培训,提升残疾人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水平与制作技艺,丰富大家的文娱活动。
如今,该产业园画坊还增加了瓷板画和宣纸刺绣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立了残疾人瓷板画大师李春敏工作室,将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引入产业园,并安置多名青少年残疾人就业。
以文为媒,产业园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帮扶残疾人文化共融、文化产业和文化就业的特色道路,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通过一技之长,打开梦想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