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黎明
9月6日,安远县鹤子镇半迳村电商扶贫种植基地,一袋袋红薯经过分级后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如今,当地农民一改“提篮叫卖”方式,通过微信、淘宝、直播等网络平台,将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安远县推进消费扶贫举措的一个缩影。消费扶贫,有效破解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巧妙地架起了农村贫困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通道”,从而助力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持续脱贫。
这种社会扶贫新模式引发全国关注。9月7日,全国消费扶贫现场观摩会在该县召开,国内100多名扶贫办负责人参加观摩。
经过多年发展,安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脐橙交易中心。(安远县宣传部供图)
电商企业入园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安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业基础薄,农业规模小,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近年来,该县决心走出一条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相融合的造血式扶贫新路子,让深藏在山中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1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正式将“消费扶贫”纳入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摆在安远面前的是,如何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中,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大市场。
“我们着力打通消费扶贫线上线下渠道,架起产品与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安远县电商办负责人说,一方面,农户手中的农产品不知去哪卖、卖给谁;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存在“想买好产品,却不知到哪买”的困惑。为此,该县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通过在电商平台自主销售或电商扶贫合作社上门收购等方式,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一个个有意愿、有能力的“小散户”对接网络销售“大市场”,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进而探索出一条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大数据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业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该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以赣南脐橙、富硒蔬菜、紫山药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同时,以“产业+电商”大数据为手段,对网络零售平台上销售额前10名的农产品进行分析,选择本地能生产、农户容易学的紧俏产品。
“我们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种植红蜜薯、百香果、猕猴桃、鹰嘴桃等‘短平快’网货产品。”安远县电商办工作人员兰芳说,该县已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四个规模化的电商生鲜拳头产品。全县种植生态脐橙15.5万亩、猕猴桃4.1万亩、紫山药1万亩、春薯5093亩,蔬菜播种面积3.6万亩,叫响了“三百山”赣南脐橙、猕猴桃等系列特色产品,成为线上线下市场的热销货。
连日来,半迳村村民钟得招骑着摩托车,载着红蜜薯一趟又一趟从家里往快递服务站发货。2016年,钟得招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参加了免费电商培训,申请了5万元金融贴息贷款,用于脐橙种植和扩展电商销售渠道。由于她种植的脐橙品质好,通过互联网销售总额达到13万元,比中间商订购多获利5万多元。此外,钟得招还把鹰嘴桃、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一并上网销售,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在接触电商前,钟得招生活十分困难。”兰芳说,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安远贫困村并不鲜见。学直播、当网红,贫困户依托互联网,让生长在深山里的紫山药成了供不应求的“爆款产品”。
去年有369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安远县一些乡村被群山阻隔,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农特产品流通不畅,物流成本偏高,一度成为制约农民致富和地方发展的绊脚石。为疏通农产品上行堵点,近年来,安远县新建和改造国省道和农村公路1275公里,实现20户以上通组路全覆盖,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此外,该县还建成寻全、宁定十字形高速网,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与此同时,顺丰、中通两大物流巨头在安远建立了华东地区唯一的县级分拨中心,开通了26条城市直发专线。建设乡级物流服务站18个、村级物流服务点105个,构建起集电商、物流、农产品交易配套体系,从而使该县物流成本平均降低30%左右。
全国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客家小吃之乡、中国农产品上行百强县、天猫生鲜消费者最喜爱原产地奖……一个个荣誉的背后,用一组官方公布的数据或许可以佐证安远县消费扶贫的成效:2018年,安远县电商产品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8亿元,快递单量突破1500万单;当年全县有3691户贫困户通过与产业基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脱贫增收目标。
一手拿锄头、一手握手机,“全民电商”“全民代言”正成为安远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如今,安远消费扶贫迈上快车道,农村因消费扶贫活起来,产业因消费扶贫兴起来,农民因消费扶贫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