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记者涂文华、施自强报道:华屋村是江西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一个普通的自然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红军烈士村。直至2015年,由于战争创伤、资源匮乏、耕地贫脊、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华屋还一直戴着“深度贫困”的帽子。
近年来,华屋巧借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东风,用活用好精准扶贫政策,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走在华屋村,看到的是村容整洁、巷陌井然,一栋栋三层小楼、大戏台、篮球场、停车场、健身场所应有尽有的美丽幸福乡村。
致富赚钱路子多自己在家把钱赚
9月17日,天气炎热,华屋村民华水林端上了自家新鲜采摘的水果招待记者,“这都是自己种的,你们尝尝。我2014年从外地打工回来,就在家种植水果了,葡萄、火龙果、百香果,芭乐等水果应有尽有,也不愁卖,基地种植的水果由网络电商平台统一接单销售,每天能卖个百来斤。如今,再也不用劳心费力在外打工了,在家就能把钱赚了。”华水林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好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华屋的生活。”
传统的农业产业让华屋人有了脱贫“定心丸”,乡村旅游的发展,则为他们打开了致富门。华屋红色底蕴深厚,村里的17个年轻后生出发参加红军前,栽下17棵松树,和家人约定“见松如见人”,不幸的是17位华屋子弟都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感人至深,加之生态资源丰富优质,于是华屋便吃起了“旅游饭”。全域布局、景村一体、产业融合,华屋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力避碎片化,统一规划建设66套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新民房,在村庄后山建设“信念亭”,建设了红军祠和村史馆……旅游布局整体成型,市内外游客纷纷闻讯而来。
“每天都有成批的游客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我家六个房间,四个房间做成了民宿,每个房间每晚就能收益六十元,轻轻松松就把钱赚到了。”华水林喜上眉梢。
基础设施绘新景生活条件大改善
记者走在华屋的村道上,错落有致的乡村小楼、赏心悦目的园林小景,让人真切感受到“家在青山绿水间,人行诗情画意中”。
华屋就地取材,对村里的房屋立面进行红色主题绘画;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对村道和步道进行硬化,融入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重现古村古韵……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着重从乡村红色文化传承、休闲乡村农旅结合等方面进行打造,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整合扶贫、水利、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实施亮化、美化、绿化项目,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开展环保、水利、交通项目,兴建桥梁、建成环村柏油路,修建储水陂、三面不见土灌溉水渠、防洪堤,以及扶持搭建286亩建果蔬大棚,切实解决了制约华屋发展几十年的水路电问题,为群众的安居乐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屋的乡村环境变美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在画中,画在村中”已成为华屋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蓝、地净、水清,绘就了华屋的新景色。
精神文明丰内涵乡风文明扎深处
幸福的乡村什么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共识: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不仅要宜居宜业,也要乡风文明。
好的乡风,从心怀感恩开始。华屋村史馆建成后,明显感受到了村民的自豪感,游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时,他们会主动做向导和解说。“村史馆内容丰富、记载真实、图文并茂,让人真切感受到这几年华屋的变化,从而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村里的年轻人华盛说,村史馆并不单单只是记录村庄的历史,更让村民通过它抚今追昔,感铭党恩。
乡风的纯度,通过温度来体现。悬挂于华屋民居的笑脸墙,展示了一张张笑脸,这些“微表情”透着满足和幸福。“生活富足了,我们的精神面貌自然积极向上,大家都自觉加入到文明志愿的队伍中来。”有着30多年党龄的退休教师华丕懋是华屋村级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退休之后,他热心公益事业,带领村民开展志愿服务队活动,“我们安排人员轮值管理‘关爱驿站’,主要的功能是为游客提供服务。”
华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深入推进乡风文明活动,贯通“塑形”与“塑魂”,在“抓实、落细”上狠下功夫,在硬件上配套文化小广场、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积极发挥乡贤在道德示范、文明传播中的榜样作用,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
如今的华屋已经脱去“贫困村”帽子,俨然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安居乐业的富裕美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