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勇飞 邹海斌
秋日,上高廊桥工地上呈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一条横跨锦江、连接老城区解放路和新城区宣化路的现代化新桥正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将竣工通车。届时,锦江之上,10年内新建和改造完成的桥梁将达7座,群众来往锦江两岸将更为通达顺畅。
民心的基础在民生,民生的实质是民心。近年来,上高县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享发展不动摇,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努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一大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项目有序推进:城区供水引水工程竣工通水,背街小巷、人行道和主街外立面改造进展迅速,教育园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基本建成,城北棚改全面启动,医院建设计划加速实施……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让百姓享受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让孩子上好学
9月1日,上高县锦阳小学开学,孩子们走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很快喜欢上了新校园。随着新城区锦阳中学、锦阳小学和华美实验学校的投入使用,困扰附近群众的孩子上学远和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乡下的孩子往城里跑,城里的孩子往名校挤,“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孩子们上好学?
上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在城区大力推进学校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学位,缓解“大班额”问题。三年来,县政府划拨教育用地387.6亩,投入资金7.6亿元,在城区完成新建学校5所、改建学校9所、在建学校2所,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1万个,构建了1公里“上学圈”。
在乡镇,该县大力改造兴建农村学校。整体搬迁新建的泗溪中心小学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整体搬迁墨山中心小学,校园扩容、环境改善。
上高还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关爱每一位农村教学点教师,让他们在教学点安心教书。同时,采取“2+2+1”的办法,县乡财政负担大头,让每一名乡村小学的孩子享受营养午餐,健康成长。
让居民喝好水
来到上高县南港镇,只见南港水库的一湖清水碧波荡漾,沿岸景色如画。这座水库的清水,正源源不断地向县城输送,进入城区20万市民家中。
多年来,上高县城区自来水都是从锦江中取水。由于曾受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上游企业排污等影响,锦江水源水质等级不高,喝上放心水成为上高县城居民的夙愿。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上高县跳出锦江,放眼全县寻找优质水源地,把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保丰水库和南港水库作为城区供水新的水源地。
为确保水质安全,上高县对水库进行清淤,并严禁垂钓、游泳;对流域内养猪场,以及40余家生产经营性企业彻底拆除;今年投资800万元,对5个村的生活污水进行直排改造。目前,全县水源地的水质均保持在二类以上。同时,该县投入1.96亿元实施城区供水引水管网工程。7月1日,城区供水引水工程正式通水,县城居民从此喝上了更加安全的饮用水。据悉,城区供水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后,日供水量为7万吨,最大日供水量可达9万吨,城区正常供水从此无忧。
让百姓看好病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上高县另辟蹊径――采用远程会诊。
近日,徐家渡镇下兰村45岁的胡红龙有点胸闷,在镇卫生院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随后到县中医院检查,发现右支冠状动脉有点堵。该院把检查结果发到北京安贞医院,请北京专家远程会诊,确诊为冠状动脉狭窄堵塞,建议尽快手术治疗。由于手术能力不足,该院迅速从省人民医院请来专家,完成了心脏支架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
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腿。上高县各医院推行的远程会诊系统,为老百姓看好病、轻松看病提供了极大便利。据悉,上高各医院的远程会诊从2016年起开始实行,目前已与全国30多家医院600多名专家建立了远程会诊合作。上高县还开展“先诊疗,后付费”试点,让老百姓看病没有压力。这一做法的对象先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推广到所有持医保卡的患者。
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上高县投入6.2亿元,启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在锦阳新区新建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院,床位达990个,比老院增加了50%。县人民医院搬迁后,老院区将整体腾给县中医院,县中医院的床位将由现在的350个增加到650个。县妇幼保健院只有120个床位,与锦江卫生院、中医院城南分院合并为医联体,床位可达300个,年底前可投入使用。
县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说,这些做法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盘活整合了资源,改善了医疗条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