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启红
9月15日晚7时,在萍乡经开区的玉湖之滨,以“理论宣讲+文艺”为模式的“我和我的祖国”大宣讲活动首场演出如期举行,现场欢声雷动,气势昂扬,好不热闹。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这台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表现萍乡人民奋发有为的精彩大戏,此后还将走进全市更多乡村、社区,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团结奋进,共绘“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新画卷。
萍乡,和着共和国成长的脉搏,一座工矿之城已然洗尽铅华,站上了新时代的舞台,在澎湃的交响乐伴奏下翩翩起舞。请看,一幕幕发展好戏,正在萍乡徐徐拉开,迸发出炫目的华光,为具有厚重历史的“江南煤都”重塑精气神。
萍乡有“戏”,在于城市转型之妙。面对矿竭城衰的困局,该市不乏冷静的沉思、激昂的远眺,更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时代作为。这些年来,萍乡坚持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走出了一条经济结构更优、体制机制更活、内生动力更足、承载功能更强的新路子。自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后,该市通过多元发展、结构优化、集约整合、生态修复,较好地跳出了“资源富则城兴、资源竭则城衰”的循环,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同时,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萍乡有“戏”,在于绿色崛起之美。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的工矿城市,萍乡对蓝天碧水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自2014年1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到2018年9月11日获批国家森林城市,该市共投入73亿元,完善四大创森体系,建设了100余个创森重点项目,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76%。特别是自2015年4月获批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后,萍乡市的绿色发展之路更是别有洞天。从修复绿色本底,推进40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到“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复兴水文化”的“五水共治”,围绕建设森林城、海绵城,经过一场接一场的硬仗、一年又一年的奋斗,今天的萍乡已经成长为一座绿意盎然的森林之城、一个美丽可爱的“海绵宝宝”。
萍乡有“戏”,在于民生福祉之实。在推进转型的同时,萍乡的决策者“以百姓之心为心”,矢志让转型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并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近三年来,该市连续实施民生工作“八个全覆盖”“八大工程”“八个提升”,通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逐步还清民生欠账,赢得了老百姓的高度点赞和支持拥护。实施转型战略以来,萍乡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33.24亿元,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62.3%。
萍乡有“戏”,在于发展动力之劲。该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围绕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五大主攻方向,重点培育发展“互联网+”、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随着电子信息、食品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的逐渐壮大,以及中材电瓷电气、甘源食品、格丰科技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萍乡市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上半年,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舞姿独蹁跹,歌声振林樾。萍乡“我和我的祖国”大宣讲活动开启之时,那一声声热情的讴歌,那一句句炽烈的赞美,无不激情满怀,无不激荡人心。这,不正是萍乡发展大戏渐入佳境的生动缩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