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鄢朝晖
70年四季轮回,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70年接续奋斗,赣南红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最近7年,历史选中了赣州,赣州把握了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殷殷嘱托,激励着赣州奋力谱写新时代振兴发展新篇章。最近7年,赣州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人口脱贫。今日的赣南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基础到百姓的精神风貌、从现实发展到长远后劲,都发生了喜人的巨变。
赣江作证:赣州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赣州翻开了崭新一页。几十年来,新中国在腾飞,新赣州也在改变。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委又联合发文,进一步加强对赣州的政策支持。
目前,赣州累计有212个重大平台获国家、省级层面批复先行先试。众多企业家一致表示:坐拥众多政策的赣州市,已成为投资“福地”。
青山作证:赣州发展的每一步,都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特点,凸显出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征。
擘画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要有好的落实。赣州市一任任执政者们思路清晰、接续奋斗,为赣州发展催生出巨大动能。
坚持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凝聚民心民力;夯实干部作风建设、能力革命和群众感恩教育,激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汇聚多方力量和智慧。
得益于一套套“组合拳”,不沿边不靠海的赣州国际陆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赣州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600亿元;短短数年内,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拔地而起,在35.2平方公里的新城里孕育了千亿元产业集群;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等多领域产业集群,正全面提升赣州产业综合竞争力。
广袤大地作证:赣南苏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
去过瑞金市华屋村的人,无不惊叹于相距几十米的两处新旧房屋的对比:旧房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摇摇欲坠,新的小洋房十分漂亮。
一处变化不足以观全市面貌,数字更显说服力。近7年来,赣州市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2万户,解决了近3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和稳定用电问题,新建“四好农村路”2.6万公里、桥梁580座……
981万人民作证:赣南儿女饮水思源、人心向党,感恩奋进、续写红土荣光。
赣南这片红土地上,从来不缺忠诚和信仰。80多年前,赣南以10.8万名有名有姓的烈士,以“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的悲壮,筑起一段信念长堤。
如同一颗种子,红色基因已深深地植根在赣南人民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今天,“老百姓得实惠、共产党得民心”已成为赣南大地的时代回响。
兴国县农民的山歌里,是“铭记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石城县百姓家门口的对联,是“告别破旧土坯房,家家户户住新楼”;瑞金市在赣南率先脱贫摘帽后,云石山乡举办了“村村一台戏,感恩总书记”群众演出,村民们自导自演身边事,抒发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2019年5月20日,赣州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赣州市的企业和农村,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
这无疑为赣州指明了发展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书写红土荣光,每一名赣南儿女正在为推进赣州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梦想照亮前方,奋斗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