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游人纷至沓来,了解革命历史。 本报记者 徐 铮摄
本报记者 李 歆
井冈山市的大井林场大井村与大陇镇大陇村,分别位于井冈山的山上和山下。革命战争年代,以大井村为中心的“大小五井”,组成了红军在山上坚守的根据地。山脚的大陇村等地则是富裕的粮产区,红军的军粮大部分在此筹集,“朱德挑粮上井冈”的起点,就在离大陇村不远的源头村。
大井和大陇,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分别扮演着不同又相互补充的重要角色。而在深入发展井冈山全域旅游的今天,大井和大陇同样在井冈山的山上山下,发挥各自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的发展之路。
8月23日,来自全省各地的127名优秀小学生代表来到大井村,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红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现在的大井村,已经成为井冈山上接待红色研学旅行团的重要场所。这里地势开阔,82家农家乐能同时容纳2088人住宿。”大井村农家乐协会会长邹秋平说。
从2008年起,大井村人走出家乡,南下到深圳、东莞等地积极寻找研学游市场,他们把一个又一个的团队带回大山,由此乡亲们交到了越来越多山外的朋友。
“真正大的转变,是在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井冈山后。当年,总书记在井冈山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邹秋平告诉记者。2016年以后,大井村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行动,村里原本落后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群众的房屋也进行了统一改造,再加上井冈山市对“红培”研学给予的政策倾斜,来大井村开展红色研学游的人数大幅增长。2018年,大井村农家乐协会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收入突破760万元。
在大井村,研学团队可享受到富有特色的多元化课程设计。从做一次农活、住一回农家、自制一顿红军餐等“六个一”模式开始,协会不断改进,开发出包含看一次红色露天电影、举办一次篝火晚会等内容的“十三个一”全系列课程。以前入夜后便静悄悄的大井村,如今也有了“夜经济”,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中。
山村里,品牌意识蓬勃成长。大井村农家乐协会统一管理入会农户,根据接待质量进行年终评比,把好质量关。协会统一进行对外宣传,开拓市场,并参加井冈山在外省市统一组织的旅游推介会,全力打造红色培训标准品牌。
如今,大井村的研学热已经带动了上井村和小井村等地,昔日山上互为犄角的大小五井,正抱团成长。
与山上火热的红色主题研学游形成对照的,是井冈山山麓大陇村以“文艺、绿色、休闲”为主题的“清凉旅游”风。
8月9日,第二届“大陇之夏”乡村音乐节在大陇村举行,聚集在“青春广场”欣赏了乐队演出的游客,又三三两两地来到村里的“苏莲托”小酒吧品尝美酒,然后入住带露天泳池的精品民宿“陇门客栈”,尽情地享受着这别具风味的山村之夜。
“山上旅游以红色教育为主,我们这里就主打文艺休闲风,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效应。”大陇镇党委书记刘济光向记者介绍,大陇村当地的自然禀赋并不突出,但得益于创新的理念,当地大胆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俱乐部、红歌KTV、清吧、客栈、民宿酒店等多种旅游新业态,对希望在接受红色教育之余放松身心的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我们是从广东自驾过来的,原本只是想参观井冈山的革命旧址,来了以后才听说山下有这么一个休闲的好地方,特地下山来住几天。”9月1日,入住“陇门客栈”的广东游客张莉,兴致盎然地带着孩子在村里四处留影。
如今,大陇村里价位在200元以上的中高端床位已达300多张,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加1.5万元以上。
在井冈山,如同大井和大陇一样,紧密结合自身优势,走上特色发展之路的乡村不在少数,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引来了“源头活水”,也为我省各地发展特色旅游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未来,井冈山将继续发扬特色优势,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使山上山下成为一幅主题鲜明而又色彩多样的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