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的麋鹿在鄱阳湖草洲飞奔觅食,左起二、四为幼崽。 通讯员 王 霖摄
本报鄱阳讯 (记者童梦宁)仲秋时节,鄱阳湖滩涂连绵苔草,依然葱绿肥美。9月22日下午,记者跟随鄱阳县野保站麋鹿监测人员,来到银宝湖乡西河堤坝,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18头麋鹿在河对岸的草洲悠闲吃草、嬉戏。监测人员称,这当中有5头是出生约半年的幼崽。近半年间,监测人员共监测发现12头幼崽。这些幼崽是第一代鄱阳湖种群,是去年4月我省鄱阳湖湿地区域首次野外放归的麋鹿所生育。根据综合分析,麋鹿“归鄱”野放逾一年后,成功繁衍的幼崽数量有20头左右。
据鄱阳县野保站站长刘道理及原站长杨启波介绍,根据我省2013年启动的麋鹿“回家”计划,去年4月3日,47头圈养及半散养的麋鹿被放生至鄱阳湖湿地区域野化。这些麋鹿自然分散成5个群在不同片区栖息,其中选择银宝湖乡西河、莲湖乡与双港镇交界的汉池湖两处草洲生活的两个群成员最多,均超过15头麋鹿,剩余的麋鹿则组成3个小群,在该县其他乡镇境内,或都昌、余干、万年等湖区县较隐蔽的山林、滩涂生活。
9月23日,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主任白加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代鄱阳湖麋鹿种群成功繁衍,是江西引进珍稀物种重新适应生态环境的里程碑,进一步印证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势及绿色发展潜力。他说,麋鹿作为湿地旗舰物种,有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