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创新宅改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图)

时间:2019-10-15

◎文/图 马晓峰 实习生夏宇 新法制报记者陈利光

素有“赣东粮仓”美誉的鹰潭市,系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近日,记者从鹰潭市委政法委获悉,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项管理创新,深化了平安创建,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拆除步骤、实施方案到村庄规划,每一项都必须有9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最大限度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据了解,鹰潭市试点并在全市推广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民协商产生理事会,建立健全了权利清单、民主监督、激励奖惩等管理机制,搭建了群众参与宅基地改革的大平台,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截至目前,鹰潭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村达1924个,占比57.67%,在保障户有所居的基础上坚持“一户一宅”,全市无偿退出多占宅基地317.39万平方米,各村庄退出的宅基地可保证10至15年建房用地需求。

村民事务理事会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建强配优村民事务理事会

“原来这个地方是牛栏、猪栏,又脏又乱又臭,经过宅改,清理出这么一大片地方,建立了一个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鹰潭市余江区蓝田宋家村宅改理事会理事长宋志强说。

余江区总人口38.5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是传统农业区。2015年3月,余江作为全国15个、江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县,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在改革之初,余江区不少村庄遍布危旧房、空心房以及废弃的禽畜舍、猪牛栏,可房主不拆不退。新房只能争相挤占粮田,村庄就像摊大饼,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则是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无法建设,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村道。

余江区在宅改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同时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建设在源头预防纠纷、在就地化解矛盾、在基层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治理有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环境。

宅改以来,余江区紧紧依靠群众,坚守改革底线,建强配优村民事务理事会,实现全区1040个村小组村民事务理事会全覆盖,带领农民群众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啃下宅改“硬骨头”。目前,全区949个改革试点村基本完成宅改任务,共退出宅基地35937宗4802亩。

作为余江第二批改革试点村,蓝田宋家村的改革从2015年11月开始,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有村民表示:“生活环境改善了,日子过得很舒畅。”

乡贤出钱出力 村风民风好转

在建房管理上,余江区把宅基地分配权下放给村民事务理事会,农民建房审批由村民事务理事会集体初审,确保违章建房“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试点以来,全区未新增一起违法违规建房。

洪桥村位于余江区平顶乡最南端,经济落后,以种植农作物及外出务工为主,村民收入低,2015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该村的鲁王村小组是第三批宅改试点村。

宅改前,鲁王村小组存在大量一户多宅现象,多占、超占问题较突出,空心房较多,加上该村经济落后,村庄内部环境脏、乱、差严重,加大了试点改革工作的难度。

面对这些问题,洪桥村村民事务理事会发挥了熟人社会约束作用,经过集体研究,制定了有关集体收益、公益事业收益分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近20项措施。同时,村民事务理事会广泛征求乡贤能人、群众代表意见制定村规民约。

自宅改以来,洪桥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众阻工、上访事件。“还权于民,发挥其熟民近民的优势,是村民事务理事会成立的初衷,通过村民事务理事会把自主权下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余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宅改过程中,余江区各村均建立宅改微信群,及时向在外人员传达改革进展动态和家乡点滴变化。另外,每年举办乡贤恳谈会,组织实地考察宅改试点先进村。先后有50多位乡贤返乡投身宅改,并担任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或理事,乡贤、理事捐资垫资5500多万元支援家乡建设,促进宅改工作顺利推进。

“乡贤们出钱出力,回报家乡的善举,深深感动和影响了周边群众,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在乡贤榜样的示范引领下,违法犯罪的少多了,村庄难事好办了,村风民风好转了。”余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盘活沉睡资产大力发展新产业

在余江,宅改制度不仅腾出了土地给村民,还为村集体带来了经济效益。各村理事会依据“一户一宅、面积核定”的原则,按照新的政策规定,促使村民退出超占的宅基地和多宅部分;对历史形成的超面积多占且确实无法退出的,一律由村民事务理事会以有偿使用的办法收取使用费。

同时,该区还通过开展房地一体的不动产登记,实行宅基地在全县范围流转、出租,开展农房抵押贷款等,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了宅基地资产价值。目前,已有30余户农房抵押贷款,发放贷款近300万元。

余江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村民事务理事会坚持共治、共建、共享工作法,让群众在资金使用上有知情权、村庄规划上有话语权、村庄建设上有表决权、项目招标上有监督权,这样一来,群众参与改革的心齐了、气顺了,劲自然就足了。

宅改推动了余江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全区新修村内道路478公里,沟渠49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860亩,新建村庄活动中心2.8万平方米。同时,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落户助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已有135户农民办理了进城购房落户手续。

在村庄面貌改善的同时,余江区积极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大力发展了“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淘宝等新产业、新业态。该区先后筹集2000万元资金,选定6家甲级资质编制单位,利用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等成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全区1040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做到村村有特色、县域全覆盖。

全市推广余江宅改经验

2016年12月,鹰潭市委、市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全域覆盖,三年完成”的目标,在全市推广余江宅改经验,全域一体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实施推进的全过程,都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民事务理事会主导。

“从拆除步骤、实施方案到村庄规划,每一项都必须有9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最大限度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鹰潭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鹰潭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村达1924个,占比57.67%,在保障户有所居的基础上坚持“一户一宅”,全市无偿退出多占宅基地317.39万平方米,各村退出的宅基地可保证10至15年建房用地需求。

集体产权界定、村庄建设规划等问题得到解决,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鹰潭将试点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村,综合利用村庄内退出宅基地、空闲地,发展“一村一品”庭院经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

目前,全市重点打造了9条示范线、10个示范片、14个示范点,新修村内沟渠186公里、道路278公里。

各地也将试点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障。贵溪市拨付“以奖代补”资金3600万元;龙虎山景区管委会落实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对28个试点村进行村庄提升工程建设。

同时,鹰潭还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村集体收取有偿使用费并支付退出补助款,实现村民增收。

“在宅改过程中,不少党员干部、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带头退出多占宅基地,并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做法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使干群关系更加紧密,村民自治更有活力。”鹰潭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 上一篇:安义武举堤成“幸福堤”
  • 下一篇:“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