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恋鄱湖。叶学龄摄
本报记者 杨碧玉
9月28日,《关于确定白鹤为江西省“省鸟”的决定》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一时间,白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白鹤缘何成我省“省鸟”?如何用好“省鸟”名片,让江西走向世界?10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省林业局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
以白鹤为媒,展示绿色生态江西
白鹤被誉为鸟类“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每年全球98%的白鹤会飞往鄱阳湖越冬,并停留5个多月。白鹤不仅为江西人民喜爱,而且被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人士广泛关注,他们通过白鹤了解鄱阳湖、认识江西。
“确定白鹤为‘省鸟’,有利于我省以白鹤为媒,吸引更多国际人士来观光旅游、交流合作、投资兴业,并把鄱阳湖打造成推动江西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唱响江西国际生态品牌和国际旅游品牌;也有利于通过白鹤这张生态名片,具体、直接、生动地对外展示绿色生态江西,鼓舞和激励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水文称。
省林业生态文化中心主任郭英荣说,白鹤是生态环境的“监测鸟”,因为它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会根据季节变化,将繁殖地、越冬地、歇脚地选在不同地区的湿地。全球98%的白鹤到鄱阳湖越冬,说明鄱阳湖拥有良好的水质、丰富的食物,湿地天然而健康。
加强“省鸟”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决定》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加强对“省鸟”的宣传,切实加强对鸟类资源的保护,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凝心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我省绿色生态优势。
“我省要把加强‘省鸟’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推动鄱阳湖生态优势向品牌、产业和发展优势转换,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促进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发展。”邱水文说。
记者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9月底,白鹤等候鸟陆续飞抵鄱阳湖越冬,又到了我省一年一度湿地候鸟保护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省抢救性地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持续跟踪监测越冬候鸟种群动态,加大对破坏湿地候鸟行为的打击力度,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有效改善了湿地候鸟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渔歌唱晚、候鸟低飞”的自然美景在鄱阳湖再现。12月初,我省将首次举办高规格的“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以鸟为媒,以鄱阳湖为依托,充分释放鄱阳湖丰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全面展示江西生态建设成果,助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让江西成为白鹤永远的家园
白鹤是流动性候鸟,如何让江西成为它永远的家园?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鄱阳湖沿线各级管理部门将加强日常巡护、开展联合执法,统筹安排生态补偿。我省将用好“省鸟”名片,与各国际保护组织深度合作,加密候鸟监测路线,加强疫源防控,维护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与白鹤繁殖地、迁徙地沿线国家横向沟通,与国际鹤类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国家鸟类环志中心等科研院所交流,提升候鸟保护水平;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开展候鸟护飞行动,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候鸟保护,形成候鸟保护的强大合力。
据悉,鄱阳湖最佳观鸟时间是每年11月底到次年2月,观测点主要在都昌、永修、南昌市新建区、余干、鄱阳等地。首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期间,我省将在白鹤栖息的主要分布地,打造13处观鸟点。届时,游客可到这些观鸟点尽情观看包括白鹤在内的候鸟。全省各地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也建有候鸟博物馆、宣教馆、标本馆,常年免费开放。